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初中活动课教学计划示例

初中活动课教学计划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W 次
初中活动课教学计划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九年级)

一、 学生分析:

初中活动课教学计划

九年级总共有一百五十学生左右,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渴望表达和实现自身价值,在九年级学生中有四分之一学生属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广,较本地学生而言参与综合实践研究的热情更高。虽然已学了两年科学,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不甚了解,而且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会紧张一些,但是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也更宽广。鉴于以上本学期将开展一些与学科知识有关有能与社会密切接触的课题进行研究活动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特点: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基本目标。

三. 研究性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1.选择课题

2.制订方案

3.探索与研究

(1)搜集信息

(2)处理信息

(3)分析问题

(4)实验研究

4.总结与交流

(1)撰写研究报告

(2)成果图版展示

(3)组织报告大会

(4)开展论文答辩

四.指导学生选题,要求:

1、选题角度:从比较熟悉的事物中选题;从社会的需要考虑,寻找社会热点的课题;从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出发,选择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密切的课题。

2、课题范围:宜小不宜大,注意可行性。

五.指导学生制订方案,要求: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开展课题研究,制订方案尤为重要。对已选定的课题制订研究工作方案,就是根据大量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分析矛盾、确定目标、拟定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安排工作进程、确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一般过程可以分以下几步:首先,确定调查范围;其次,确定调查的具体内容,并设计调查表格;最后,制定资料汇总、分析、交流、总结,完成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时间进度表。

3.在实施方案中,调查内容上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确定调查内容必需从调查的目的出发,要有针对性。

4.在制订方案中,研究活动人员的合理安排与分工也至关重要。为此,制订方案就必须在集体的负责人主持下,由所有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员共同研究,每个同学都必须分别对某一方面的工作负责,同心协力共同合作完成。

5.在完善方案中,还应考虑活动所需的财力和物力、制订经费预算、实验所需设备。

六. 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及要求:

(一).搜集信息:经过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信息是最为真实可靠的。

1.搜集信息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查阅资料(4)学习与咨询(5)调查法a.跟踪调查 b.抽样调查 c.实地考察

2. 搜集信息的工作要求:

a.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形式、采集各种数据等。

b.外出活动,安全第一,必须与班主任联系好,报告外出时间和地点,最好有通讯联系方式和手段。

c.注意有礼貌,工作要有方法,既善于让活动对方愿意帮助你开展工作,也不能让对方感到讨厌。

d.做好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如:登记表、调查表、拍照、摄象等。

(二).处理信息: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

1.处理信息的方法(1)定性、定量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因果分析法

2. 处理信息的工作要求:

a.信息处理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图表,生动、形象、直观。

b.将分析资料汇总,把研究对象的各方面的本质有机地联合为一个整体,为结题作准备。

(三).阶段工作要求:

(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情况。

(2)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3)选读几篇活动案例,初步形成活动思路。

(4)重点阅读2篇案例,为自己选题做前期准备。

(5)组成课题小组:

a.五人一组,设组长一人;同时设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宣传员各一人。

b.既发挥个人作用,又要体现合作精神,彼此间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配合。

c.召开小组会议,个人提出选题方案,集体讨论并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初步确定本组课题。

d.明确活动意义、明确活动过程、知道怎样选题、做好活动记录。

(6)召开学生课题组长会议和指导教师会议。

七. 指导着手结题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永久性的科学记录。在完成了一项专题研究活动后,把我们的工作进程、工作结果、分析与讨论的意见老老实实地记载下来,这是一种客观地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它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工作水平,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交流和供他人参考。

专题研究报告,按实践内容不同有许多表现形式,如专利报告、咨询报告、情况反映、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尽管表现形式、文体结构、文章篇幅不同,但在内容上都包含如下要点: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分析、研究这个问题;该问题解决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成果的创新性、重要性如何等等。

总结报告一般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题目。报告的题目是读者拿到手后映入眼帘的第一个信息,人们往往从题目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值得阅读。所题目除了确切、简洁外,还要醒目。

2.文章署名。体现了作者在该项实践研究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表示对该文的负责。集体研究成果,作者姓名应该按贡献和责任大小先后排列,或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注明执笔者姓名。

3.摘要。内容有关要点的概述,通常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篇幅不超过300字。

4.报告主体——一般分引言、工作方法与过程、结果或结论、比较与讨论。

(1).引言又叫前言、绪言、引子,是报告的开场白。扼要叙述工作缘起,为何研究该课题,想解决什么问题,解释活动意义;然后阐明课题背景,以及活动的重要性及期望得到的结果。

(2).研究工作方法与工作过程是整篇报告的主体,要详细阐明工作的各个环节。可把工作过程中的活动资料放入,如照片、草图、原始设计方案等。

(3).结果或结论部分是报告的中心,主要是写出通过实验、观察或调查分析或是理论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还可写出作者对结果的解释。除文字外,还可列成表格或绘成图形。

(4).讨论的内容主要是阐明所得结果的意义,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他人所得结果的比较等。可讨论结果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可讨论理论结果与事实材料的符合情况,若两者有偏离,则应解释其原因,并且指出对于今后发展的可能性预测。必要时,还可以提出本工作的遗留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5.致谢和参考资料。结尾处以简短的文字对该工作中给予帮助、指导,参加讨论、审阅或提出批评意见的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在正文后面应列出文中所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时间、章节、页码;若是杂志文献,除作者外,还应杂志名称、卷、期、页码和年代。

6.有时在末尾还要加上附录,包括附注、统计表、附图、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二)递交与展示成果:

1.完成论文报告,纸张文稿和软盘文档各一份。

2.填写活动记录,包括开题报告、课题方案、方案评审表、活动记录(按活动次数而定)、结题报告、终结评价表等材料。需要老师评注和签字的材料提前送交指导老师处完成好。

3.班主任把本班各组材料收齐,集中送交教导处;教导处把各组成果展示出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