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大学档案馆工作总结

大学档案馆工作总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4W 次

篇一:中南大学档案馆2006年工作总结

大学档案馆工作总结

一年来,档案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管理出了新思路,业务上了新台阶,研究上了新水平,工作出了新成果。在今年的湖南省档案局评优活动中,我校档案馆被评为省直单位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1、力求管理创新,实现档案的最大价值。
努力探寻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强调用新的视角来看待档案,用新的机制来管理档案,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来盘活档案。
我校历史悠久,档案资料非常丰富,怎样让档案体现最大的价值,这是档案馆全体同志长期思考的问题和奋斗的目标。
2、做好档案利用,夯实基础业务工作。
⑴、全年共收集整理各类档案 13920卷。
⑵、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全年共接待档案查阅人员2617人次,调用档案资料4557卷,校史馆和科技馆共接待参观者892人次。
特别是为学校“十五211工程验收”、“本科教学评估”和“重点学科评估”提供优质服务,如为迎评办查核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查阅了150余卷档案,核实并补充了120多项。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配合人事处迎接中组部对我校中层干部人事档案评估,提供了原始材料157份,接待查询210人次。
⑶、档案安全防范工作。举办消防安全讲座,提高安全意识;在各档案库房安装了红外线防盗和烟雾报警系统,制定了相关管理条例和严格的值班制度,使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确保档案的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⑷、档案信息化工作。全年整理归档硕士论文电子目录2285条,开通了档案目录的网上提交。目前,馆藏各类电子数据总量达到114807条,电子图像(照片)1315张,电子课程表56张。制定了《中南大学数字档案馆初步建设方案》,拟与教务处、研究生院、成教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以及学校公文发布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花3-5年的时间建成中南大学数字档案馆。
3、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谋求档案工作新的发展
⑴、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我馆当选为新一届副秘书长单位。
⑵、积极参加湖南省档案学会高校分会的筹备工作,我馆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
⑶、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指南》、《湖南科普基地画册》的编辑撰写和《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项目的资源采集和共享服务。
⑷、刻苦研究,努力提升档案工作的理论水平。全馆全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篇,学术交流12人次。
⑸、认真调研,寻找差距,探寻档案工作发展的突破口。10月份,档案馆派人远赴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考察了六个高校档案馆和一个政府档案馆,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和《中南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为该校今后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供了参考。
4、拓宽工作领域,探寻档案工作新路子
⑴、利用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教育职能。本学期湘雅医学院档案分馆联合湘雅医学院举办新生校史讲座,进行校史教育,激发新生的爱校激情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具有100周年历史的湘雅精神在新生中得以发扬光大。
⑵、开展馆际互赠,资源共享,实现馆藏档案的准和全。湘雅医学院分馆利用湘雅医院100周年院庆的机会,与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互赠了张孝骞、颜福庆等老校友的个人传记和画册。
⑶、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人才,以事业留人。今年,档案馆通过提供重点岗位、晋升职称等方式吸引人才,本学期从校内引进了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还有一名外校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和一名本校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与我馆签订了分配意向。有一名同志晋升为副研究馆员,两名同志晋升为馆员。


篇二:山西农业大学档案馆20xx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档案馆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和推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平台,谨记“为党管档、为校守史”的庄重诺言,积极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按年初制定工作目标,我们引领档案管理人员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
一、学校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网络体系
学校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在学校的年初工作计划中,提出学校档案工作的重点,形成了“领导管、专人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本学期学校重新调整了档案工作委员会,赵春明校长任主任,李宏全副校长任副主任。李宏全副校长分管档案工作后不久,就听取档案工作汇报,走访档案馆,看望干部职工,了解档案业务开展情况。根据各单位申报名单,经学校审核批准,我们公布了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98名。学校针对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的网络体系,共分四个层面:一是决策层,由校档案工作委员会17人组成;二是运作层,由档案馆11名专职人员组成;三是保证层,由各院系、各部处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四是工作层,由全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组成,这四个层面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责任制。
档案馆为学校的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内设干部人事档案室、文书档案室、学生档案室、特藏档案室、数字档案室、档案编研室和办公室等七个科室,基本满足和符合学校规模及百年历史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均已建立健全了科室工作职责和个人岗位职责,内部管理体制科学合理、有序有效、正常运转。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调动了全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夯实基础工作,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一年来,我们在业务建设方面,能够严格按照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各类文书材料和载体的档案,所有档案的形成均按照档案工作有关标准执行。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为了拓展档案各项功能,加大档案业务建设力度,加强了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资料、本单位特色资料的收集,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各门类档案,形成了基本满足我校各方面利用需求的档案资源。干部人事档案:根据省委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培训的有关规定,自建了全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全校1600余卷干部人事档案进行集中录入、传输,录入干部职工目录信息20000余条,传输数据8000余份,初步实现了基础信息计算机管理与查询,极大地方便了查询利用效率;对文书档案中行政与党群类的全引目录从2003年的档案开始重新进行全面整理,并装订成册,对外提供查阅利用;新入库档案逐卷检查,不符合入库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改;原有的全引目录正在进行电子化。
三、重视建章立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我们结合学校档案工作的实际,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针对各职能科室的档案工作增补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力求在重视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强化业务规章的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档案馆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用时半年,完成了《山西农业大学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汇编》,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的保管、查阅、移交、销毁等各项制度,使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等工作得到了提高,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用制度的稳定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来规范学校档案工作,使学校档案工作步入制度化管理轨道,努力实现“依法治馆”和“依法管档”。
四、加强业务指导,开展目标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克服了许多困难,搞好目标管理工作。收集各部门、学院档案材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为寻求基层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深入各职能处室及各学院调查研究,抓点带面开展工作。我们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排查,反复上门做工作。针对个别档案多,积存严重,一直没有移交档案材料的单位,我们多次找他们做说服动员工作,主动上门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对积压的档案进行立卷归档。对校办近四年、党办近两年和科研近两年、团委近三年四个部门的档案进行了催交与收集,并接收进库组卷。通过我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按照科学规范、有序递进、系统运作、保质保量的要求,今年共接收行政类文书档案260余卷,党群类文书档案130余卷,科研类文书档案369卷,收集毕业生照片档案220幅。
我们通过深入到立卷单位宣讲档案工作程序与制度、为各单位提供周到的档案立卷指导服务等方式,加强了与各单位的联系,促进了现行档案的及时归档,集中解决了以往归档工作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加强档案业务指导,针对学校各类档案收集(征集)不全、移交不及时,漏档、空档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们依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结合我校档案归档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经反复研讨修改,数易其稿,编制了《山西农业大学部门文件材料(含声像、实物)立卷归档范围及责任人员一览表》,涵盖全校30余个党政机关、教辅单位及20余个学院(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然后深入各部门、各学院具体指导工作,不厌其烦一项一项讲解,一个一个问题解答。通过走出去,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认可与支持。
五、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服务水平
高校档案工作的方向主要是为学校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档案馆认真贯彻“管理以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深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服务方式上,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克服档案人员“坐、等、靠”的传统思想,实现“你要我为你服务”到“我要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窗口服务打下了思想基础。二是档案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提倡文明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通网上检索,实行预约查档服务,吸引更多师生走进档案、熟悉档案、利用档案,把档案部门打造成收藏历史的宝库和展示形象的窗口。三是增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封闭的工作方式转到开放的工作方式上来,从单纯的保管利用转到研究利用上来, 从等待各单位移交指定材料转到主动收集各种见证农大发展的材料上来,实现档案工作从“有什么查什么”到“查什么有什么”的根本转变。四是不断增强档案工作服务发展的前瞻性,做到校党委校行政工作部署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既按照档案借阅规定,严格履行程序,又为前来查阅档案的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查全率、查准率不断提高。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服务工作的内容看起来是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但它反映了我们服务的精神面貌。如果我们不及时办理就会耽误学生和教师的大事,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强调小事要当大事来办,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学生、教职工为本的理念。以周到、热情、细致、严谨的服务质量为学校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一年来,档案馆收集、征集、整理、分类、鉴定、保管了党办、校办、科研处、教务处等档案资料共计2000余件,案卷330多卷;电话咨询3100人次,入室咨询2200人次,为学生休学、转学、学位证明等盖章800余人次;档案馆全体人员牺牲暑假休息,顺利完成2012届毕业生5千余份档案的收集、整理、核对和转递工作,并对毕业生信息留存单进行装订;年底前完成了2012年在校生退学、休学、转院系班级的学籍异动表100余人次;收集2012级新生档案1300余卷并核实、整理、立卷,接收研究生论文600余卷并整理、编目、上架。对经核查确有缺档问题的档案已通知所在学院告知当事学生利用寒假回校补齐,尽量减少隐患发生。接收整理基建档案240余卷,整理、上架财会档案3000余卷。全年为组织部、人事处提供查(借)阅利用服务50余人次150余份(卷);转递干部人事档案7人7卷;接收档案材料50余次400余卷(份)。全年共计接待利用者近600人次,查卷900多卷,复印档案5000多页。
六、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档案工作检查
9月上旬档案馆在接到山西省档案局、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高等学校开展档案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晋档字[2012]49号)文件后,我们对档案专项执法检查非常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通知要求的内容,对本单位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山西省档案条例》、《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自查,并就自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整改,按要求做了书面自查汇报材料。
10月17日,省档案局、省教育厅档案执法检查组在省档案局政策法规处孔跃宏处长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开展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副校长李宏全致欢迎辞,档案馆馆长冀满祥作了专题汇报。
检查组一行听取了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学生档案室、干部人事档案室、文书档案室、档案库房,现场检查档案安全保障设施,抽查了部分案卷,了解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及档案利用效果情况,参观了校史馆,随后进行了专家意见反馈。检查组对我校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校领导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档案管理运行良好,档案人员队伍结构合理,档案利用服务机制有创新。在肯定工作的同时,对我校今后的档案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做好各种载体、门类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强档案安全,实行规范管理、从严管理、现代管理、应急管理。为我校今后的档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七、开展编研工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我馆除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外,还注重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辑出版档案文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形成重大、特殊档案专辑,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我们续编了《山西农业大学干部任免文件汇编》、《山西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文件汇编》、《2012届毕业生档案去向汇编》、《2012各学院考研情况分析》。我们完成150余卷干部人事档案的扫描工作,并进行处理,通过自行研发的flash档案阅读系统制作成电子书,在电脑上可以形象直观的浏览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我们配合校志办完成了《山西农业大学志》的初稿、核实、校对任务;指导校宣传部编写了《山西农业大学对外宣传材料汇编》(1999-2011年)。利用校新闻宣传档案工作2 次,向高校档案学会提供档案信息1条。
八、研发信息技术,完成网站改版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档案管理数字化、资源利用网络化,已成为当今档案工作的主流模式。档案管理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非保密档案的资源共享,方便广大师生查询,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重要纸质档案的翻阅次数,保护珍贵的纸质档案资源。针对档案馆网页栏目单一、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实际,在学习借鉴国内知名档案馆网页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对档案馆的门户网站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制作,共设馆藏首页(百年大事、名师档案、校友情深)、新闻公告、信息查询(学生档案去向查询)、珍档荟萃(馆藏珍贵资料)、机构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分工)、服务指南(办事流程、业务指导、对外服务、问题解答、网上咨询、下载专区)、规章制度(国家法规、地方法规、行业标准、学校规章、本馆规章)等栏目。改版后的网页栏目设置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网页目前已进入常态运行阶段;扫描档案100余卷次,处理图像4000余张次,在网络上发挥了档案宣传和档案文化建设的作用。
九、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档案安全保密
我们坚持每天对库房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抽查,做好防霉、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有害气体和有害生物等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档案安全。我们认真做好了档案统计工作,及时报送各种报表,保证档案统计资料准确、全面。我们在学校开展的政风行风建设活动中,做出公开承诺,强化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我们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在注重档案实体安全的同时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堵住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库房日常管理得到加强。我们加强了值班巡查,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了安全监管,配备了温湿度计等必要设备,加强库房管理。我们积极抽调人员、主地配合教务处、招生办完成了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安全保密任务。
十、内部管理和谐,干部队伍建设加强
我们首先抓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本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要求每个档案人员必须做到政治上硬、业务上精、能力上强,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业务素养。我们坚持隔周一下午的学习制度,精心组织每一次的学习内容,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创新实践,真正达到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明确任务的目的,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改革创新,完善职能,加强档案馆自身建设。党政工作密切配合,按照党总支的部署,我们努力抓好了制度建设。档案馆领导班子能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馆务会议制度,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研讨沟通,凝聚大家的智慧,攻坚克难,做好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第三坚持人才兴档、人才强馆,优化专职档案工作队伍结构,在工作中,注重以老带新,大胆使用和锻炼年轻馆员,馆员队伍逐步体现出生机和活力;第四团结协作,和谐共赢。我馆人员在分工明确的同时更加注重团结协作,互帮互爱,遇到重要活动和紧急任务时,全馆同志齐上阵,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都相互关联,在工作中大家能够加强沟通和配合,互相学习借鉴,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我馆经常组织开展业务研讨,有机会还出去考察学习,构成了一个和谐团结战斗的集体。比如学生档案的转递工作需要在暑假里完成,档案征集和挖掘、学生成绩及学历学位档案的证明服务也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或在假期完成,但同志们没有怨言,辛勤付出,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十一、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本部门工作中我们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扎实推进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馆上下以创优争先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班子建设水平得到了提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有效促进了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党支部坚持注重抓学习提高,平时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内容贴近学校工作实际,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开展“学习雷锋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大讨论;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精神”展览,重温入党誓词;学习西沟劳模精神。同时开展以讲党课比党性、亮身份比贡献等活动,来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馆领导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档案馆内部坚持规范管理,对科室工作要求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并结合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开展了亮牌示范活动,每位党员佩戴党徽,要求每个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全体党员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各科室开展交流研讨,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相互之间的理解,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校的档案工作发展状况还有很大差距,档案资源建设对广大师生的覆盖有待扩展,档案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办公条件亟待改善,档案工作创新动力不够足、科学发展能力不够强,干部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加以解决。


篇三:东华大学档案馆20xx年度档案工作总结

本年度,档案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主动意识,服务意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谋划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服务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1,加强收集指导力度.按照归档标准和要求,热情接待,耐心指导,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系统,完整,努力提高案卷质量.归档的各类档案共计8000余卷.
2,加大重点档案管理.一是重大基建项目档案方面,按照国家档案局,发改委关于《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等要求,积极清查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并按市档案局意见,采用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档号编制方法将松江校区第5学院楼工程项目档案重新整理,入库,努力推进基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科研档案方面,积极与科研处沟通,商讨如何更好地做好科研档案归档工作.拟订了《关于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定》,全面摸排了2000年以来科研项目立项及归档情况,为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将科研处2004-2007年科研奖状,项目申报材料及科研管理文件归档.
3,按照简化整理,有利保管,方便利用的原则,进一步改进档案整理工作.学生成绩单按班级成本线装改为塑料文件夹装,并逐步简化研究生(硕士)论文评审答辩材料的整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利用.在改进整理方式过程中,主动与市档案局沟通,确保档案整理工作规范化, 2006,2007年本科生成绩补打一份,整理装订后存放在松江校区,08届开始一式两份归档.
二,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
1,分批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先期完成纺专90级至99级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录入,并重新打印,组卷.
2,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在当年新增档案目录数据外,还补充录入2003年度出版档案案卷目录200余条,1986年以来纸质文书案卷目录2000余条.同时,及时备份服务器数据,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起草了《东华大学电子化办公系统公文归档与管理办法》,准备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有机衔接.配合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重新调试档案管理系统,以便下一步实现公文在线归档.另外,收集了数码照片,多媒体数据等各类电子文件.
三,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1,热情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档案调卷数达8000余卷,其中成绩调卷3705本,外借298卷.手抄成绩81份,开学历,学位,工龄证明259份,开户口证明431份,为各公证处核实证书和成绩的学生数为106人次,共接待4600余人次.对跨校区急用的档案,及时查找,复印并传真至该利用部门;同时承担校内外电话,国内外Email咨询答疑,核对等工作.办理出国证明材料学生数逐渐攀升,达到1847人次.其中毕业生为1034人次,在校生为813人次,为学校创收约4万余元.
2,规范档案利用服务.修订完善《东华大学档案利用查阅规定》,《东华大学学生出国证明材料办理规定及流程》等,公布有关工作流程,促进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更好地提供服务.此外,每天下班前专人检查电源,空调,设备的开关是否断开,门窗,库房是否关好,填写"档案馆下班前五分钟安全自查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积极做好校史馆参观接待与日常管理工作,努力发挥宣传窗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讲解员队伍建设,通过请旅游系教授讲课,馆内老师专题培训,学生试讲老师讲评,新老讲解员交流等方式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讲解员的接待,讲解水平,培训讲解员百余人次.编制了《校史馆简介》,重新制作了校史馆网上展示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共接待教育部巡视组,国家教育管理考察团,日本名古屋大学,台湾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中外来宾百余批,共计7000余人次.
四,深化校史党史工作,发挥资政服务功能.
1,继续做好年鉴编写工作.正式出版《东华大学年鉴》(2006卷),2007,2008两卷已完成组稿工作,下一步将进行稿件的编辑,补充,校对工作.档案馆以年鉴编辑部的名义正式加入上海年鉴学会,促进年鉴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积极主动承担校志工作.档案馆作为校志编纂工作组组长单位,接受任务后会同工作组立即着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充分调研,在文献调研的同时,也向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长宁区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等兄弟高校以及学校上届修志编写组成员等调研学习.二是深入研讨.期间,宋立群副校长也密切关注校志工作进程,多次组织召开编纂工作组,编写组会议,研究部署校志工作.三是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编写组.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抽调人员参加编写组.四是制订了工作方案和编目草案,并作为校发文件正式印发.五是召开了启动大会,进行了全校动员,并印发简报及时通报信息.六是筹备培训.在组建全校撰稿员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培训,近期将邀请市方志办有关专家到校授课.
3,每月整理学校党史大事记,并按时向市科教党委党史办公室报送;完成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党史研究课题一项,题为《从传统纺织走向现代纺织——东华大学承办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始末》.
4,配合《长宁区志(续志)》的编写工作,向长宁区方志办,长宁区教委,长宁区科委等单位提供相关材料.
五,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1,积极开展 "寻找差距,共谋发展"讨论活动.在讨论活动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总体与个别相结合,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二是馆内与馆外相结合,多途径寻找差距;三是党内与党外相结合,重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管理是为了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就"总体目标","目前存在的差距,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目标和任务","实现目标任务的思路和措施"制订了档案馆三年规划.
2,切实抓好日常学习,研讨,培训活动.积极组织了"十七大"报告,市档案局及学校有关文件等学习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了"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的探讨"重点课题研究活动,组织了 "制度建设","电子文件归档办法"等多项研讨活动及外出参观活动,拟订了《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办法》等,组织开展了"以党风带师风,促学风,建设和谐校园争先锋"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树优良作风"实践活动.
3,积极打造学习型团队.制订了《档案馆论文奖励办法》,鼓励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术研究.近两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张燕撰写的《聚焦大学文化,挖掘口述历史---档案编研工作创新谈》获得2007年全国高校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年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董雅富撰写的《纸质档案酸化危害及防治构想》,汪文珍撰写的《创新-高校档案馆发展之突破口》分别获得2007年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我校档案馆论文获奖数名列各高校之首.
4,积极提倡一专多能,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和水平.数位同志经过了不同岗位的工作实践,现不少同志能胜任多种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作与开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董雅富同志被评为2007年度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六,加强宣传与交流,拓宽工作视野.
1,积极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档案馆组织开展了《档案法》,档案业务知识宣传,组织兼职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五五"普法读书活动,"剑南春"杯档案知识竞赛活动,为八位同志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努力促进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普及档案知识,提升档案意识.
2,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去年年底,档案馆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具体承办了上海高校档案理事会会议.与会代表对我校的会务组织工作及档案工作表示肯定和赞赏.按照市教委的安排,校档案馆继续与民办东海学院结对,对口支持该校档案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重大项目档案还要加大指导和管理力度;
档案馆在全校层面上的档案工作总结,宣传等方面主导力度不够;
档案编研力量有限,深度不够;
档案馆平时忙于事务多,深入研究问题少.
八,明年的初步设想
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重大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做好《东华大学年鉴》2007卷,2008卷的编辑出版工作;
做好《东华大学志》的有关编纂工作;
积累整理学校党史大事记,完成市科教党委下达的各项党史工作任务;
开展工作研究,发表相关论文.


篇三:华北电力大学档案馆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档案馆是独立设立的头一年,也是档案馆搬迁主楼新馆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档案馆新领导履新的第一年,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档案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现在总结如下。
一、201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认真进行学习和调研工作
4月份,档案馆组织工作人员分别赴北大、北航、北交大、地质大学、科技大学、中财、矿大等多所学校档案馆进行学习调研,了解了北京高校档案馆建设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组织馆内人员进行讨论,以做好档案工作“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明确努力方向,确保工作重心,力争工作创新和突破。。
2、推进了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
第一、完成2名外聘人员的聘任,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达到了9人(含保定3人),人员到位后,档案馆进行了重新分工,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工作岗位,并制定了岗位职责。
第二、建立了学校档案工作队伍,使各单位的档案主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落实到人。
第三、成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校史电力史研究会,作为档案工作人员的有力补充。
3、完成了机构调整
先前的档案馆由于人手太少所以没有具体的分工。2010年,档案馆完成了新的机构设置,现下设馆办公室、档案综合管理室、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室、年鉴编辑部、校史办公室、查档服务中心、保定档案室等。
4、完成档案业务室和档案分库的规范
以前的档案工作由于人员少,所以业务没有分工,不能适应新的档案工作要求,我对本馆的档案业务室和档案分库进行了规范,按照学校档案的工作实际,我将档案业务室划分为12个、将档案库房分库划分为12个,并明确了档案业务室和档案分库的管理人员,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了实处;所有的档案业务室和档案分库都悬挂了业务指示牌和库房指示牌,制作并悬挂了“档案业务和档案分库指南”,在档案各个库房制作并悬挂了“分库管理办法”和“分库安全防火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人。做到了档案业务和档案库房的规范化管理,为下一步规范档案架柜和建立档案案卷目录奠定了基础。
5、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与软件公司签订合同,正式购买了“华北电力大学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需求设计,软件正在改制中争取2011年投入使用;完成了档案馆的新网站建设并开通,目前档案馆的网站是北京高校档案网站栏目最齐全和内容最丰富的;完成了“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组织社团档案信息网”为下一步启动学生组织社团档案工作打下基础;
6、推进档案的标准化建设
已拟定了《华北电力大学档案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专题档案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实物档案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组织社团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标准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因为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所以所有制度的内容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争取2011年颁布实施。
7、规范了档案服务工作
一是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查档管理办法》和《查档流程图》,制定专人专管,以做好查档服务为宗旨,查档服务实现了高质量服务;二是设立“照片采集室”并开始为广大师生提供照片的免费采集和免费使用服务,既解决了照片的完整归档问题,也解决了信息照片的不共享和重复采集和浪费问题;三是以档案为信息中心工作服务为目标启动档案编研工作,今年已完成档案编研3期、分别为党委组织部的党史材料编研、学校信息化工作与信息工作编研、我校党组织历史档案资料的摘编。
8、推进档案科研和档案编研工作
科研方面:一是档案馆担负这北京高校档案研究会的科研课题1项,完成中期检查并结题,科研成果已发表《档案杂志》;二是发表了论文《高校学校年鉴编撰规范性初探》;
编研方面:2010年完成编研报告3期。一是完成了党委组织部关于校领导材料的编研;二是完成了关于学校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工作的调研报告;三是围绕党代会完成了《华北电力大学党史材料的摘编》。
9、进一步改进年鉴的编撰工作
一是完成了2010卷《华北电力大学年鉴》的编印工作,对年鉴的栏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一些实用性内容;二是设计开发了“华北电力大学年鉴编撰系统”,今后将采用编撰系统规范并指导各单位从事年鉴的编撰工作,以实现年鉴编撰的标准化和系统化。
二、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谈谈软环境方面的。
1、档案馆缺乏专业人才。面对大量要开展的档案业务,档案馆的人员明显偏少(现有编制6人,其中北京和保定各3人),远远落后北京同类行业高校档案馆(平均配置为10人),由于现有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差,面对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新要求,无法适应更很难开展有关的档案工作;
●建议对策:建议学校适当增加编制,及时补充人手,确保档案业务开展。
2、领导档案意识淡薄。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是我校档案工作的最大障碍和瓶颈,这也是档案工作最大的难点。
●建议对策:建立档案工作标准化制度;与学校二级单位领导签订档案责任书;建立档案培训交流制度;加大档案法规的宣传;建议学校将档案纳入考核。
3、缺乏专业的档案工作队伍。由于以前的档案工作队伍都是由兼职档案员组成的,人员流动性大,加之缺乏必要的培训,这个工作队伍既不稳定也不专业。
●建议对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革档案现有工作机制,改兼职档案员制度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在二级单位建立“单位档案主管领导—单位档案管理员—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实行档案管理员聘任制度;实行档案管理员业务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等。
其次,谈谈硬环境方面的。
1、档案库房目前是北京高校面积最大的,但是档案柜的经费迟迟不能到位,影响当前的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如会计档案的凭证堆放在库房地上、电子档案因无防磁柜存放而不能开展等)。
●建议对策:近期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及时解决档案柜问题;长远建议学校将档案建设纳入学校“教育部修购专项”,一次性解决。
2、档案库房不符合安全防火要求。一是档案库房的门不是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火门;二是档案库房无消防系统;三是现有温度控制系统不符合档案库房的法定要求(一个开关控制所有库房,且不能正常运行);四是档案库房的推拉窗户可容人进出,既不符合档案库房安全基本需求,也起不到防尘作用。
●建议对策:希望后勤与资产处、基建处等有关单位按照档案法规的要求,切实进行整改,消除安全及防火隐患。
我校的档案工作与学校的大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基础差、底子薄、人手少等情况是我校档案工作的现状,如何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把我校的档案馆建设规划好,尤其是把档案馆的十二五规划好是首要任务。目前主要集中精力做基础工作,等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配套后,逐步拓宽档案业务,努力打造档案信息中心,为学校教科研服好务。


篇四:武汉大学档案馆 20xx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学校主管领导和直属单位党委的领导下,档案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档案馆为基础,发挥学校档案的信息传递、文化沉淀和爱校教育“三项”功能,主动做好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学校师生员工和社会服务等“三项”服务,突出老照片、名人档案和校史课“三项”工作特色,圆满地完成了 2006 年各项工作任务,档案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积极主动,确保了档案及时入库
档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咨政、育人、存史和凭证作用。我馆工作中特别注重档案原始资料的形成与积累。档案的形成不仅需要全员性的参与,而且更需要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事前指导与事后的跟踪收集。我馆今年加强了各立卷单位及兼职档案员队伍的建设,今年全校立卷部门达到 82 个,较上年增加 4 个;全年采取不同的形式培训兼职档案员 300 人次,使档案原始资料的形成和收集的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2006 年全年形成各类档案 15982 卷,较去年增加 10187 卷,增长率为 175.8 %,目前我馆馆藏档案已达到 176259 卷。
二、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常抓不懈,丰富了档案馆馆藏资源
为了使各个时期档案原始资料和珍贵名人档案资料及时收集汇总到档案馆,我们要求各室按其职责进行对口负责,并尽力做到上门收集与定期巡视相结合,主动收集与督促交接相结合,确保了学校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2006 年收集到了武昌文化图书馆专科学校 1930 - 1945 年历史档案 10 卷;接收到了 2000 年以前的老武大外事档案 2663 卷、老武大审计档案 434 卷、老武大财会档案 933 卷;接受了合校前原四校区的成教录检表 28 卷;接收了文学院老教授李格非亲属捐赠的赵朴初、冯友兰等名人为李格非教授所题写的书法藏品 12 副;接收了著名画家范曾捐赠国画《老子出关》一副。另外,我馆还搜集“弘毅大讲堂” 2004-2006 年三年讲座资料,包括海报、媒体报道、讲稿等电子版,总共 45 期;我馆派专人到湖南长沙、吉首及武汉市内有关单位收集到文学院老院长刘永济资料共 50 余件;收集了我校合校以来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10 篇,提名论文 12 篇。这些档案资料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三、档案整理工作有条不紊,做到了库房规范有序
随着我校各类研究生人数的增多,形成的学位档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每年将近 1 万多卷学位档案进馆,占我馆每年接受档案的三分之二左右,为了减轻学院的工作量,也为了保证库房的整齐有序,学位档案的装盒工作自 2002 年始由我馆统一完成。 我馆今年共接收 50 余单位的教学各类档案 11292 卷,整理排列上架研究生学位档案 5659 卷;接受党群、行政、外事、科研、基建、设备等类档案 3605 卷。档案 验收、清点必须 到件,全年达到 3 万余件,工作量大,但我馆同志齐心协力、任劳任怨,共同完成了进库档案的 验收、 清点任务。今年还编排 211 库房 2002 — 2004 年档案案卷号,装盒排序上架 6301 卷;将从学校宣传部拷贝的 2004 年以前的各类电子照片 1052 张进行了分类编目立卷,共 18 卷 909 条。通过这些有条不紊的工作,做到了库房的规范有序。
四、档案利用服务热情周到,提升了档案工作者形象
档案工作的确是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是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工作。学校广大师生、社会各届人士和校内外各大媒体在求职求学中、在教学科研中、在编写院史院志和人物传记中等,都需要帮助查找档案资料、寻访校史遗址等。在对内、对外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全年共提供档案利用 3328 人次, 17041 卷次,复印材料 2 万余张。我馆同志以热情、耐心工作态度和周到、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届人士提供了优质服务。具体表现在:
1. 学籍档案对外利用。作为我馆直接对外的窗口,我们时刻注重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全年学籍档案的对外查阅达 2340 人次, 4060 卷次;处理国内外来函 228 人次,处理国外业务 48 笔,核实文凭 260 人次, 780 卷次。
2. 文件资料档案的利用。全年为学校各单位和职工提供对现行工作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的档案,包括合校前和合校后的各类档案,利用达 448 人次, 3012 卷;外借 78 人次, 824 卷次;文件资料借阅 101 人次, 489 卷次, 1323 件次;图书资料借阅 164 人次, 491 册次。
3. 照片档案的利用。全年为协助中央电视台、中南民族大学、西安建筑工程大学以及我校布置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场所、拍摄《武汉大学》记录片、哲学院、化学院、法学院、测绘学科 50 周年庆典等数十家单位和个人宣传名人大家、举办传统展览提供照片 2000 多张。
4. 协助图书馆对研究生论文进行扫描。这项工作涉及原四校的所有研究生学籍档案和合校后 2000 - 2003 年研究生学籍档案的调卷工作,历时半年之久,我馆人员共调出和归还研究生论文 8665 卷。
五、档案考核办法重点突出,促进了部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为了切实贯彻《武汉大学档案管理考核办法》,我馆于 2006 年 11 月初下发了《关于开展档案检查的通知》,于 11 月 20 日 - 24 日对全校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此次检查由档案馆正副馆长、监督指导室、技术室、档案管理室、编研室主要负责人组成检查组,分成两组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分为全校各单位的自查和对部分单位的抽查。检查的重点是各单位 2005 年文件材料归档的完整率和立卷归档的及时性。抽查的单位共 33 个,其中党群部门 8 个、行政部门 13 个、学院 7 个、直属单位 4 个、后勤部门 1 个。此次检查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通过检查发现,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基本上各单位都建立了具体的部门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和档案人员岗位职责,立卷归档基本及时、完整,各单位基本能够把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和《武汉大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所包含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确保了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的详实、系统、全面和规范性。
六、网上归档工作稳步推进,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馆目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之一。 2006 年元月,我馆起草了《武汉大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武大档字 「 2006 」 1 号 ),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校内电子公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了 1999 年以来校发文、简报、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材料的目录的整理与编排工作; 2006 年 3 月,举办了全校兼职档案员培训班,重点学习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网上归档档案软件应用,通过专家集中讲授、分组座谈讨论、实际上机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档案业务水平。 2006 年年底,又起草发布了《关于修订档号设置办法的通知》(武大档字「 2006 」 6 号),在全宗号后增设了部门号,为今后的网上归档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
今年通过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和加快对 WORD 等电子版案卷移交目录的转档工作,库存档案目录的录入工作进程较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已录入案卷级 62327 条,文件级 392395 条,累计录入条目达到 454722 条;累计录入条目较去年增加 264334 ,增长率为 138.8 %。同时为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与完整,坚持做好每天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工作;今年还初步完成了档案馆网站主页的改版工作,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为广大用户了解档案馆、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通过这些工作,我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七、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全面启动,充分体现了我校档案工作特色
武汉大学历史悠久,百年的历史积淀给武大的档案事业带来了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老照片特色,二是名人档案特色,我校历史名人极多,影响极大,是我校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历史传统,我馆 起草了《武汉大学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武大档字「 2006 」 2 号文) 、《关于征集第一批名人档案的通知》 (武大档字「 2006 」 4 号文) 两份公文,确定了第一批名人的具体名单和档案征集具体范围,征集方案及征集工作具体要求等,召开了全校有关院系和部门名人档案征集会议,发放了 129 位入选名人的荣誉证书等。 首批我校名人档案征集对象一共 129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建国后的学校正职领导(包括合校前各校正职领导);曾任国家一至三级教授。目前,我校名人档案的征集启动工作开展顺利,这项工作的实施将能充分体现我校的档案工作特色。
八、“创优迎评”工作积极参与,发挥了馆藏校史档案的文化沉淀功能
今年 10 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作为重点院校,我校必须以优秀水平通过评估,我馆及时向全馆职工传达评估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以 陈协强馆长为组长、副馆长及各室主任为成员的档案馆创优迎评工作领导小组, 积极开展评估档案的培训指导工作,热情接待评估资料的查询,随时为评估工作提供档案材料的查阅、借用服务工作,共提供了 419 卷( 册)相关档案和资料的查阅、借用服务,接到评估查阅人员约 200 人次,向全校参加评估的 60 多个院系和职能部门发放了 20000 多个档案盒和 30000 多张软卷皮。并完成教务部委托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的“武汉大学校史资料”的调查编制工作,共计 3 套,每套 11 本,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百年武大的优良传统,包括历任校长、执教院士、学子院士、部分知名教授、部分优秀学子、俞大光院士大学生时代的《热力工程》英文笔记、部分名人名师题辞、各级领导莅临我现图片、中共“一大”代表与武大、光荣革命传统、部分省部级以上获奖荣誉证书。同时还先后在本馆及省教育厅、省档案馆、省委组织部收集 梁猷光 先生的有关档案材料,作为特殊礼物赠送给 梁猷光 先生之兄、教育部评估组组长 梁尤能 教授,这项工作受到了校党委顾书记的高度称赞。
九、档案编研工作成绩斐然,树立了学校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
1. “抗损”调研工作圆满完成,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肯定。抗战时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课题调研工作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课题,我馆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武汉大学抗战时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调研工作。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安全责任重大,我馆馆内为“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提供档案利用 223 卷,学籍卡片 90 盒 1500 余张。课题负责同志还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到成都、重庆、宜昌等地查找国立武汉大学抗战时期有关线索,包括复印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老校友,对武大办学旧址进行拍照,编辑录音、录像及后期制作,最后完成了《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报告》及《湖北省立医学院抗战时期损失情况调研报告》。这项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赞扬,制作的成果《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报告》被视为“范本”。
2.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顺利出版,受到了各届人士交口称赞。“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系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发 [2001]25 号国务院文件的要求,我校于 2004 年 4 月成 立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挂靠档案馆 。 两年多来,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由我馆李晓虹、馆长陈协强编著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精装专著, 2006 年上半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全书内分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标识图卷四卷,史料翔实,资料齐全,并有中、英对照。该书得到校长刘经南院士的高度赞扬,并亲笔题词:“琼楼玉宇共湖光山色,钟灵毓秀显人杰地灵。” 学校将该书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国内外佳宾,受到各届人士的交口称赞。该书的编辑出版充分体现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事业责任,树立了学校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
2006 年,还完成了教务部及湖北省课题“百年武大教育思想及办学模式”课题资料的调研服务、完成了省档案局布置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调研和馆藏珍贵档案目录的申报工作。为了方便查阅,保护有关历史资料, 2006 年还完成了历年职工名册、学生名册及 1977 - 2005 年文件资料的汇编工作,共计 563 册。 2006 年,为满足我校广大师生对武汉大学校史的爱好,我馆老师继续在全校学生中开设“武汉大学校史”公选课, 2 学分, 36 学时。自 2005 年 3 月开设以来,至今已 4 个学期,约 1200 余名学生选修,深受学生好评。校史课不仅是普及了校史知识,让广大学生了解了学校的辉煌历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爱校爱国情怀。
十、内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加强内部管理, 2006 年初,我馆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由办公室统一收费、核销和报帐;同时,经过民主推荐和考核,完成了新一轮的档案管理室、技术室和编研室三个内设机构室主任的聘任工作,重新修订了各室的工作职责,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各项工作更加规 范。完善了文件的处理程序, 完成了 2003 年- 2005 年度的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馆内局域网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档案装具及其它用品的购买和发放工作、 2005 年档案年报统计上报工作、库房平面图制作、日常治安消防和计划生育工作等。
同时还制定了《武汉大学名人档案管理办法》、《档案馆档案目录录入工作规范》、《档案馆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档案馆服务器机房管理规定》、《档案馆国防军工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修订了《 档案馆消防安全保卫防火工作暂行规定》、《 档案馆消防应急疏散预案》等,各项制度更加健全,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我馆还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南街村参观学习,参观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画摄影艺术展、教学成果展和工会运动会等活动。在全校工会健身运动会中,我馆组成的模石头过河代表队取得了全校第五名的好成绩,为直属单位党委和档案馆赢得了荣誉。通过健全各项制度和开展各项活动,保证了全馆上下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和谐档案馆的建设。
十一、主持湖北省高教系统档案学会的日常工作
作为湖北省高校档案学会的秘书长单位,主持了学会的日常工作,筹备并完成了学会第二届六理事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三届一次理事会,编辑《湖北高校档案工作简报》第 16 - 19 期,共计 4 期。
总之,一年来,在馆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馆同志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进取,团结合作,为创一流的档案馆而继续努力奋斗。


篇五:长江师范学院档案馆2009年工作总结

一、指导各单位、系院完成2008年形成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全年共归档1339卷、28277件,照片3960张,光盘62张,实物32件;
二、做好了电子档案的接收、下载、整理和部份重要的永久保管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
三、积极提供利用,全年共提供档案581人次,1787卷次,4125件次,为学校岗位工资调整、部门工作参考、领导决策、经济建设、个人购买养老保险、补办毕业证提供了依据,受到了用户单位和利用者的好评;
四、按时完成重庆市教育史志(1986-2005)第二轮编纂工作(长江师院部份),以及我校1986-2005年教育大事记、2008年教育年鉴编纂工作;
五、按时每月上报了重庆市教育大事记;
六、完成了第三轮全员聘任工作结束后的档案管理人员及年鉴机构人员的调整工作,开展了2006、2007年年鉴资料的校对和2008年年鉴资料的收集工作;开展了2005至2008年档案评先活动;
七、利用校史馆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全年接待参观者近5000余人;
八、参加了重庆市及川渝高校档案协作交流活动;
九、完成校领导及办公室安排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