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文章 > 婚姻日记 > 你以为自己没错,却让我好难过

你以为自己没错,却让我好难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7W 次

我们大概都能列出亲密关系中自己最最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出轨、家暴。

你以为自己没错,却让我好难过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激烈伤害,亲密关系中还有许多不起眼的不走心行为,虽然出发点不坏,但日积月累之下,也会给彼此的关系造成深刻的磨损。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三种常见的伤害性不走心行为:

    心不在焉的回复

    不经商量、代对方答复

    忽略对方的额外付出

      咨询中,常有先生抱怨,不论自己怎么做,太太都不满意。

      言下之意,自己明明努力了,仍得不到太太认可,十分委屈。

      仔细一听,他们的努力,往往没能“善始善终”。

      比如,太太加完班回家时,先生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她换好家居装,满脸倦容地在先生身旁坐下。

      先生问:“今天工作如何啊?”

      太太最近在赶一个项目,压力特别大,正想能有人可以倾诉。先生的提问,打开了她的话匣。

      她说到客户的刁难催促,说到老板的不近人情,说到同事的拈轻怕重……

      她说完这些困扰她的事儿,很期待先生的回应。

      结果先生只是虚无缥缈地说,“是这样啊”,就再没下文了,眼睛也转回电视屏幕上。

      先生敷衍、打发的态度,让太太受挫感很强。

      先生看出太太情绪不对,但拿不准自己哪里招惹她了。

      在先生看来,太太平时总抱怨自己不关心她的工作。他现在明明问了,还耐心等她说完,太太仍嫌他做得不够好,真是吹毛求疵。

      和对方分享困扰自己的情绪、体验,是既亲密、又冒险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卸下戒备,允许自己向对方示弱,表露对对方支持的需要。

      这时,如果对方显得敷衍、不耐,容易使我们感到对方并非真正在乎我们的感受,自己的分享是一厢情愿,对对方的信任、依托被辜负、打脸。

      于是在自我保护的心理下,我们可能会很快撤回倾诉的姿势,把内心的脆弱情绪重新包裹起来,反而以各种方式向对方释放出“我不需要你”的疏离性信息。

      在积极善意的亲密关系中,我们既需要向对方倾诉,也需要听对方倾诉。而作为听者的正确姿势,有两个基本要点:

      1)给对方一个安全的倾诉空间

      少打断对方,少提指导、批评意见,少放马后炮「比如,“你其实应该这么做”、“你那么做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2)向对方表达共情心和同理心

      不管是用眼神、动作、行为,还是言语,让对方感到:我的痛苦,你在乎、你理解;有你在,我不孤单

      前面先生对太太的回应,就在第二点上欠功夫。

      婆婆打来电话,要小两口回家吃晚饭。

      先生想,正好省去做饭的麻烦,就一口答应下来。

      回头一问太太,才知道她早约了好久不见、回国探亲的老同学吃饭。

      她之前就跟先生说过,只是先生忘掉了。

      太太觉得很为难:如果回掉婆婆,因为先生已经答应过,她怕婆婆以为是自己不愿去,瞎编借口;如果推掉老同学,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在涉及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上,有时我们并没有任何恶意,却仍然造成令对方尴尬为难的境地。

      要避免这种情形,遇到需要对方配合的事务,哪怕事情不大,都最好能养成先跟对方商量的好习惯。

      比如,先生可以在电话上告诉母亲,自己和太太确认过晚上是否有别的安排后,会立马回复她。

      这种先商量、再回复的姿势,不仅能避免无谓的误会,还有向家人示范合理界限的功效。

      周日,太太提前研究了菜谱,采购好食材,在灶前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端出三盘复杂的新鲜菜品。

      她兴致勃勃地叫先生来吃饭,先生说:“好,等我打完这盘「游戏」就来!”

      结果一等就是二十多分钟。三催四请之下,等先生终于坐到餐桌前,太太精心准备的晚餐已经凉掉。

      看着先生食不知味的样子,太太觉得自己的苦心全白费,早知道煮碗面条对付好了。

      情感关系中的付出特别需要被鼓励、认可。

      当我们为使对方开心,付出额外的努力,却不被对方看到、或者当回事儿,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和自己的付出完全可有可无。

      近来常有人谈到仪式感这个概念。

      约会时,化上精致的妆容、穿上修身的连衣裙;排老长的队,去买ta铁粉的电影首映票;用心琢磨菜谱,开拓彼此饮食的界限……这些算不上轰轰烈烈的行为,都是生活中添滋增味的仪式感。

      想要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仪式感,接受的一方需要对对方的努力表达出诚心的欣赏、感恩、喜悦等等。

      这样的回应,会使付出的一方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觉得自己充满了使对方快乐的能力,因此也有更多再接再厉的动力和乐趣。

      而这类互动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成了情感关系中抵御厌倦感和失落感最坚实的屏障。

      如果我能使你快乐、被你珍惜,你便是我最好的归宿。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