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QQ大全 > QQ空间日志 > 所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所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52K 次

在童年的记忆里,即使是大雨滂沱后的泥泞路,你也会嗅到一股清新干净的泥味;慢慢长大后,你的认知在不断更新添加,同样的泥泞大路,也许在你心目中却是肮脏浑浊,因为,你早已过了那个动真情的年纪。

所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李敖曾在《好人坏在哪里》写道: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人、训练做好人,长大以后,有的自信是好人、有的自许是好人、有的自命是好人,他们从小到老、从老到咽气,一直如此自信、自许或自命,从来不疑有他。但是,好人、好人,他们真是好人吗?深究起来,可不见得。”

说到好人,共同点是善良,从不与坏人较量,从不伪装自己,换作另一个词来说,叫“单纯”。

因为好人的容忍与默认,才给了坏人更多钻空子的机会,所以李敖也不得不感慨“好人之罪,岂可免哉?”

单纯是好,可是只适合活在电视剧或者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社会中,单纯的人总是要吃亏。

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人家中,老人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

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此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十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难得糊涂”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古人对权利敏感,故喜欢一问摇头三不知来掩饰自己;而到了现代,装更是一门大学问,如今的人,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如何巧妙地在在特定场合伪装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不失为最好的保己之策。

鲁迅先生曾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尺度才是最合适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

明朝时期曾经有一个术士,说能将废铁烧炼成金银,到处招摇撞骗,可偏偏撞到了唐伯虎的头上,这个术士说话一套一套的,十分精彩,一般人容易鬼迷心窍,贪小便宜就上了当,唯独唐伯虎机智冷静,反问说:“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

这个术士也是有套路回答的,便说:“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这个回答简直让人无法拒绝,可是越这样说,就越暴露了他的欺骗本质。唐伯虎原本可以拆穿这个人,却碍于内心恻悯,并没有当面拆穿以及嘲讽该人,而是拿了把扇子,题了一首诗,曰:

“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看透却不拆穿,实为最高明的待人手段,这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失为一种慈悲。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其实,人善被人欺的远远不如人傻被人欺的,更何况这种傻是善良的傻。我们倡导真善美,但要实现这个真善美的最终目的的前提不是人的内心之纯,而是知己知彼,懂得了伪装,才有互相敬畏。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