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QQ大全 > QQ空间日志 > 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为什么要过年呢?”、“新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好奇的孩子们总会对大人们习以为常的节日风俗做种种发问。如果我们的孩子抛出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腊八节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月也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

之所以称“腊”,有几成含义:一是“腊者,接也”,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是“腊”是通假字,同“猎”,就是“猎杀猪羊祭拜祖先和神明”的意思。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由此拉开序幕。中国人在腊八节这天会喝腊八粥,这个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据说,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的。因为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就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是“五味俱全(其中包含苦味)”,喝腊八粥既有吉利之意,也有忆苦思甜的意思,故而喝腊八粥在这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

《小年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人们要开始积极地为过年做准备了,打扫房前屋后、剪窗花、写春联、家里里里外外都要布置一新,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关于小年要祭灶,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急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这天,他闲逛到了一个村子,遇到了一个姑娘,见她的篮子里装着好吃的枣糕,就要来吃起来,还打坏主意想把姑娘带走,让她天天给自己做枣糕。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从此变成了灶王爷,每天只能看着别人吃东西。

时间长了,人们见他可怜,于是在每年腊月二十三那天,会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就叫做“祭灶”。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了,可以跟着灶王爷吃好吃的枣糕、柿饼核桃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跟玉皇大帝说说一年来人间发生的故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就只说人们的好话了。

《春节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叫作“年”。它到处乱跑,糟蹋人们养的马牛羊猪狗,还伤了很多人。

天神决定惩罚它,将它锁进了深山,一年只准它出来一次。

可”年“哪天来,大家都不知道,于是整天提心吊胆,直到腊月最后一天,年来了。

大家聚在一起想办法,发现年最怕鲜红的颜色、火光和响声,这就好办了。家家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噼里啪啦放鞭炮、敲锣打鼓响不停,年被吓得再也不敢来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故事》

按照中国的风俗,春节是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这一天的,元宵节一过也象征过年的结束,人们就要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了。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举行赏月、观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热闹非凡,因此也被称为“灯节”、“狂欢节”。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这本元宵节的故事取自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结语

以上几本书的文字都是由司南先生改编,文字在质朴中带有韵律感和幽默感,在语言上保留了民间文学的风格。

为孩子们介绍传统春节习俗,让孩子在遵循传统礼节的同时,明白从古人到今人,大家一直坚持的习俗背后的缘由和美好祝愿。

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说,春节有着一种外国人不能领会的撼动中国人心的力气。

这种气力是中国人独有的,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默记与传承。

与春节有关的绘本还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朋友还可以陪孩子看看《北京的春节》《团圆》《龙的故乡》《灯孩儿》等,与孩子一起跟随这些绘本、以及笔者绘者的视角去感受那些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去读一读其中暖暖的乡情和亲情,触摸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朴实价值。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