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QQ大全 > QQ空间日志 > 还有什么偶像值得我们仰望?

还有什么偶像值得我们仰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K 次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

还有什么偶像值得我们仰望?

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雷锋、邓丽君、张海迪、赖宁、崔健、四大天王……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而如今,偶像们从各个匪夷所思的角落一拥而出,如走马灯似的飞快地闯进我们的生活,又很快消逝而去,遍地的偶像行色匆匆,我们能追得上他们的步伐吗?他们所引导的能够在我们的生活里点亮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偶像?

中国人偶像的变迁历程,亦是中国人寻找自我的历程,其背后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发展轨迹。回眸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程,在战争、建设、复兴的风风雨雨中,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而那一个个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偶像们,则见证了共和国由疲弱到强盛、由保守到开放、由封闭自我到走向世界的曲折之路。是的,一代人已经老去,而一代人正在成长,无论是谁,他们在面对自己的青春时仍是充满热情和希望,而在他们的心里也留下了永远无法割舍的青春往事。

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邓丽君,八十年代的张海迪、老山英雄、北岛、三毛……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六十年代,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标志偶像: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七十年代,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标志偶像:陈景润,邓丽君。

八十年代,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标志偶像:中国女排,张海迪,朦胧诗人,港台明星,这个时期的偶像如雨后春笋,从各个行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纵观75后、80后、85后偶像观的变迁,人们不难发现,偶像也经历了从政治化走向平民化,从严肃性转向娱乐性,从道德型变为商业型的变迁。如今的偶像,官方树立变得不易,民间制造则显得亲切,而且,偶像一词已经变得越来越缺少价值而看重价格。不过,无论是谁,若想在当下塑造一个全民崇拜的偶像,恐怕已是不可能的事。

偶像们在各个匪夷所思的角落一拥而出,演艺圈、文艺界、政坛、体育赛场、网络论坛……你随时随地可以感觉到他们———报纸、杂志、图书、电视、网站、茶余饭后,他们出现的姿态各异,光芒不同,可是相同的是昙花一现的生命力。这些遍地的偶像行色匆匆,你能追得上他们的步伐么?他们所引导的能够在你生活里点亮什么?

长大了我们才发现,偶像被神话的过程中,已经脱离自身而独立存在,他的言行举止均被赋予意义,他在公众面前摆出某种言说姿态,却丧失掉清晰的轮廓。伴随着逼不得已的成熟过程,偶像逐渐被我们抛在脑后,曾经因为拥护同一个偶像而组成的小团体土崩瓦解,当偶像沦为一个标签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青春的逝去。

当今社会里,我们找不到偶像。父辈们崇拜领袖,崇拜革命先驱,信仰或真诚至今,或被自己完全否定。

有人成为愤青,有人忿而别国,大多数人,则选择了被这个社会同化。也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具备同时历史和现实的智慧,既高瞻远瞩,又用务实的方法来逐步解决我们社会面临的问题。

时代在变,偶像的定义与偶像的代表都在改变,但有些情怀是永远不会被改变,那情怀独立于现代物质文明,却遵从于现代精神文明。

没有偶像又怎样,相信自己,路在脚下,做自己的英雄,幸福就在前方。

如果你有一面穿衣镜,你就对着它审视自己吧!当你眼光上下打量镜中的“我”时,你会发现那就是偶像,因为“我”是那样的独一无二。为什么要把青春耗在电视机前观看别人的人生,然后才一味地抱怨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味、乏善可陈?何不换个角度和心情,将摄像镜头对准自己,好好地演一出属于你自己现实人生的偶像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