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读《学习过程设计》有感1500字

读《学习过程设计》有感15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6W 次

寒假仔细阅读了闫寒冰所著的《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角》,受益非浅。这本书从“助学事件”的角度入手研究学习过程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将“技术与工具”内嵌到助学事件之中的方法,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与技术应用。同时,本书也期望通过这种体例安排,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并最终提高学习过程设计的能力。书中既有理论层面的论述又有大量的实例,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读《学习过程设计》有感1500字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迫切性。当代教师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如果不具备这项技能,也就不能适应新时代多变的课堂。

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走过了三个阶段。从初步学着用它辅助课堂教学到熟练地整合设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1、对信息技术从一无所知到简单地应用。

我在大学里粗浅地学习了BASIC语言、DOS操作系统,水平非常有限。工作后单位里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我认为有必要认真系统地再学习,就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脑学习班。掌握了WORD文字编辑、EXCEL制表、PPT演示稿、FROUNTPAGE、OUTLOOK、POWERPOINT、上网发E-MAIL等。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的应用这些办公软件来解决工作中的任务,也可以自如的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了,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这些还只是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简单问题,只有在写论文、开公开课时才用得着,还没有对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对“学习过程设计”提高的助益。

 2、能够选择相关的技术应用,改善教学效果。

记得我做的第一个课件是2002年5月,用PPT做的,课题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的设计是:先请学生观看几幅上海的斜拉索大桥,然后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继而加以证明,再解决例题,最后学生练习。整个设计从我这个教师的角度出发,整个课堂由我通过点击鼠标来控制,现在想来这就是作者讲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学习单科知识点;培养回忆、区分、定义、之类的低级思考技巧;②教师根据实践经验和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③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为整个学习团体而设计,强调步调统一;主要有教师组织和展示信息;④教师设定评价标准;由教师进行书面评价;⑤教师组织并向所有学生展示信息;扮演专家的角色,控制学生对信息的访问;⑥学生期望教师教会他们那些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知识;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课件中有一张幻灯片上的内容是让一个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顶点旋转1800,我将这个三角形复制,粘贴了12次,使这12个三角形需要旋转的顶点重合,依次错开150,依次自定义动画“闪烁一次”。因为是用自选图形画的,顶点很难对齐,自定义动画就更困难了,排列太近了很难依次选中,我只好把他们分开排好,先自定义动画,再按顺序排列,可是看到这张幻灯片的人以为是个鸡冠花,哪里像什么三角形。想想那时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是粗浅。

2003年12月,香港的一个教育代表团来我校交流访问,我上公开课时选的课题是预备年级的“复习圆、扇形的面积”,我设计了很多可爱的图形,请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它们象什么,然后求其中几个典型图形的面积,例题是一张美丽的笑脸,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部分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几个特征:①研究跨学科主体;培养问题解决、信息处理之类较高级思考技巧;②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学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③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策略;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化学习而设计;学生从多种渠道直接获得信息;④评估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⑤教师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扮演助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寻求着、建构着。)课上得也很成功。我从中体会到,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在这个课件中有很多图形需要平移和旋转,我是请同事帮忙用《几何画板》做的,课件很漂亮。我感受到《几何画板》比较方便和好用,就开始自学《几何画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应用,我尝试着自己用《几何画板》做课件,2005年我做了一个课件,课题为“中心对称”。这次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给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图案:风筝、电风扇、螺旋桨等,请同学归纳总结并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接着再请同学自己说出中心对称图形,我按照他说的图形进行演示,在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图形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最后是中心对称的应用。课件中的每个图形都需要旋转,利用《几何画板》里的旋转功能,做起来非常方便,学生看到的是直观的图形旋转,而不是靠老师的形容和描述去抽象地想象,理解和接受起来也更容易,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效果。现在我已经可以自如地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了,制作出来的课件精美漂亮。我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很有帮助,使我的课堂活跃了很多,学生也更喜欢上数学课了。我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进一步的“学习过程设计”,使我尝到了它的甜头。

 3、主动选择设计恰当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来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2003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240”培训课程。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教案,我选的题目是“轴对称”。教案中,我设计了叫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利用软件画图、制作动画等。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兴奋,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而且很多学生做的非常漂亮。所谓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这学期我请学生在网上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的资料,并自己试着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搜集关于“反证法”的资料,并讲给同学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断时,我让学生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画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探索各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通过这种方法,让信息技术走近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在信息技术方面走过的三个阶段,充分体现了本书的观点: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和“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的转变。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