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3篇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9W 次

导语: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创作的《昆虫记》闻名已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3篇

  昆虫记读后感【1】

读完《昆虫记》,我不得不佩服法布尔:科学、自然向来都是严谨、枯燥的,但法布尔竟将它们写的如散文一般,文笔优美,令我爱不释手,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难怪法布尔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啊!

读着《昆虫记》,我不禁疑惑:这还是我讨厌的,不断嚣张鸣叫、丑陋的昆虫吗?我感觉他笔下的昆虫并不是那么讨厌甚至还有几分可爱,昆虫们似乎都是他的宠物,语言之生动诙谐,让我身临其境。我必须要重新面对这些我原来厌恶的小生灵们,他们的生活也教给我们许多道理,他们也是人类之师:蚂蚁的辛勤劳作告诉了我们要团结一致;石蚕幼虫的小鞘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来保护自己。。。。。。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家庭,本来连饭都吃不饱,父母都不喜欢昆虫,也反对他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布尔依旧乐此不疲的观察着他的小宝贝们。究竟是什么,让法布尔为这些小虫子奉献了他的一生一世,呕心沥血的观察、写作呢?我读完《昆虫记》和作者简介终于找到,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使得他对昆虫十分痴迷,也正是兴趣,使得他成为一代昆虫学家。

我们也应该向法布尔一样,多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我们才会乐此不疲地研究,对学习充满了动力,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也只有兴趣,才能使我们获得启发和激励,百折不回的顽强奋斗精神。你去喜欢它,你才会去做好它!从法布尔身上,我们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采用有趣的语言和比喻的手法讲述了小昆虫的趣味生活,让我感受到了蜜蜂的勤劳、蝉的辛苦和雌性蟋蟀的残忍。

年幼时看昆虫记,只是知道了一些小知识。比如:蝉要在地下沉睡4年呀,雌蟋蟀会把自己的丈夫咬死啊等等。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的知识都可以和法布尔比了。

长大了再重新翻阅《昆虫记》,才会感觉到这本著作里融化着法布尔的汗水。每一篇文章里都包含着他30年的成果,看着描写马蜂的文章,我的脑海里仿佛浮现了带着面罩的法布尔。

法布尔在91岁的时候去世了,他的一生总共写了10卷《昆虫记》。里面说了可爱的小昆虫们的趣味生活,帮助我们了解昆虫的习性,为我们探索昆虫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昆虫记读后感【3】

儿子的寒假作业有一个亲子阅读,内容是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然后写出读后感,学校给列的数目中有《昆虫记》,我和儿子商量好读这本书,我对《昆虫记》的了解还是停留在中学学的课文《蝉》,等到了书店买《昆虫记》时非常惊讶,居然有十大册。

考虑到阅读量我给孩子买了一本少儿班的《昆虫记》,其中讲了几个昆虫,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作者娓娓道来的散文写法把我带入了一个个虫子的世界,在了解了一些昆虫的精妙世界的同时对作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是什么原因能让作者对虫子们洋洋洒洒写出这么多字?

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昆虫记》作者法发布的资料,对作者敬意油然而生。

法布尔,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生贫农家庭,自幼喜欢动植物,尤其是昆虫,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材。他刻苦研究昆虫,到了晚年更到了着迷的程度。他将观察和研究得住的陆续写成《昆虫记》(10卷)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

《昆虫记》的译者王光写的序中写到:

折磨法布尔一生的有两大困扰,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此后业余自学,花十二年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他几乎是在牺牲一切。一定要艰难地进行旨在探索“本能”问题的昆虫心理学研究。

法布尔把未知世界比作处于黑暗之中的无限广阔的拼砖画面,把科学工作者比作手捉提灯照看这画面的探索者;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探索者,一步一步地移动,一小块一小块地照亮方砖,使已知构图的面积逐渐增大。黑暗当中,照清未知事物的面目便是揭示了真相,看出事物的规律也就把握了真理。一点儿不假,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如果说,解决“昆虫本能的性质”这一命题是在探索一条真理,那末可以说,法布尔为认识这真理而一生都在揭示真相。为认识真理而揭示真相,这成了法布尔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感到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奉献。不必为他的去世惋惜,《昆虫记》中凝结着他的一切。

法布尔在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

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

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读一本好书就好似和作者有了很深的交情,这就是“神交”吧。读每一个故事就好象跟着法布尔在走入这个昆虫的世界。好像自己也成了虫子。

亲子阅读非常好,让大人和孩子有了沟通的话题,我和女儿在说里面的故事时很多都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黑肚皮塔蓝图拉毒蜘蛛》一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毒蜘蛛的狡猾和法布尔的聪明,法布尔用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把毒蜘蛛引诱了出来,这点也是女儿印象最深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在人们更过意识到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要爱护环境,如何教育孩子们?简单的说教没有多大作用,让孩子们多读读《昆虫记》这样的书,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也就理解了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环境的改变和变迁对动物都是一种灾难,几年前在城市周围还到处能抓到知了,现在只能听到寥寥的叫声了,也许再过几年这种知了小提琴曲就销声匿迹了。如果我们不去爱护我们的环境那法布尔即使活着也写不成《昆虫记》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