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精选6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精选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6W 次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精选6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精选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1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看完《爱的教育》这本书,脑海里就跳出了这句歌词,眼前出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多么美好,多么温馨!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该书意大利语的原意是“心”,另有副标题为“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作者以日记体记叙了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一学年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天气这样晴和!做母亲的尽情唱出心头的喜悦。做父亲的努力从事神圣的劳动。孩子们急起直追,勤勉地求学。这是多么美丽生动的一幅图画啊!”这是裴宝尼老师在病愈后回到学校讲课时说的一段话。那天,老师很快活,学生很快活,像着了魔似的快活。我想,这快活,缘于一颗颗爱心。爱,无处不在。我在文字中呼吸,爱的芳香沁入心脾。安利柯的爸爸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开学了,爸爸在孩子出门前叮嘱说:“安利柯,你得努力用功啊!”这样的话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有的同学也许已经嫌罗嗦了。但是仔细地咀嚼,你会感到简单的话里包含着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当安利柯因为要换老师的事有些不高兴,并有些抱怨地说:“这位老师看起来很可怕的!”时,妈妈马上对他说:“你不要那么想。一个人单从他的外貌去想象是靠不住的。凡是做老师的,没有一个是不爱学生的。越热心的老师对学生越严厉,看起来好像很可怕,其实他是想把学生教好。妈妈也会帮助你温习功课的。”这真是懂得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怪不得安利柯的心情马上好起来,并且说:早晨父亲所说的话,已经牢牢地记在我的心坎里。老师们是多么爱自己的学生啊!就是那位让安利柯第一眼见到觉得“可怕”的裴宝尼老师,到第二天他就觉得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了。老师叫学生默写,随后便走下讲台,在座位间巡视着,看见有一个同学满脸生着红红的小疙瘩,他非常关心地说:“是不是不舒服,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看!”当学生们默写完后,老师又用低沉而亲切的声音说了一番动情的话:“各位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大家至少要在一起相处一年,大家要相亲相爱。大家不要怕我,要努力学习。我没有一个亲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除了你们,我也没有可爱的人。我把你们看作我自己的孩子,我要爱护你们、教导你们,使你们都成为意大利的好少年,希望你们要好好听从我的话。”读着这样的话,我真为安利柯感到幸福,他有一位视学生为子女的老师。最令人感动的是父亲的老师。一位教了六十年书的老老师。在安利柯的父亲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居然还记得这位几十年前的学生是坐在哪个座位,居然还保存着当年的成绩单。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前学生的面影浮现在我眼前,耳鼓里好像想着学生们喊“老师!老师!”的声音,这是我唯一的乐趣!

有爱的付出,必有爱的回报。学生是多么地爱老师啊!安利柯的父亲听说了老师的消息,马上坐火车赶去拜访老师,并要求老师允许自己服侍老师,像当年老师把面包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往他嘴里送一样。裴宝尼老师生病了,同学们都很想他,去看望他。当他回到学校上课那一天,大家都觉得很快活。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从而使爱升华。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名老师。教师朋友请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2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3

1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创作了风靡世界的“情感教育”读本《爱的教育》。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还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成为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1924年,夏沔尊先生最早把《爱的教育》翻译至中国,他在《译者序言》里说写道:“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之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4

大学时期,我的毛概老师,夏建华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至今感激。至今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一副慈爱的笑脸,带着先生特有的风范,走上讲台,他问我们:“同学们,你们都是大学生,算是知识分子了,那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知识分子?”在场的学生鸦雀无声,可能在在这之前,大家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陆陆续续有几个同学起来发言,具体他们说了什么,我也大多忘记。只记得最后老师若有所思的站在那里,深沉的说:“古时候,我们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同学们,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多年来从未改变,到了你们这一代,也不要忘了。”那是我大学时期印象深刻的几堂课之一。记得那时候,上他的课我总是坐在第一排,课间他就会走下讲台,过来看看我看的什么书,然后给我推荐几本好书。他推荐我看《先生》、《大国崛起》、《南渡北归》、《傅雷家书》、《爱的教育》……其中大多我都在他的推荐下,认真看了。也正是这些阅读的积累,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不能说是优秀的,但起码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大好青年。

转眼六年时间过去了,兜兜转转,好几次拿起《爱的教育》都放下了,总觉得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日记有什么值得品读的,它最多能算儿童经典读物。但在我终于把它阅读完了后,我想告诉每一个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我们都错了。并且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讲台上,我也有着自己的学生,我也会告诉他,一定要读《爱的教育》。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男孩的成长日记。其中记录的大多是他在校园里经历的点滴。但这个故事却并没有这么简单。《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十年创作完成。里面的内容,除了安利柯的日记,还包括安利柯父母、姐姐给他写的信,以及摘抄的每月故事。这些内容无处不在的向我们渗透着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关于爱、勇气、担当、责任…

本来想接着写几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但打开书发现每个故事都很值得看一看。索性给大家留一点阅读的空间吧。现在我说说我在这本书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我应该怎么教育下一代。不要爱慕虚荣,原来在所有人看来,虚荣心都是可笑和不值得尊敬的。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不能嘲笑他们,哪怕他们偶尔风尘仆仆,也要记得这是他们劳动的痕迹,而劳动是光荣的。要勇敢,要向斯代地学习,不向恶势力低头,不收恐吓,正直正义,即使最后报复者比自己强,把自己打的鼻青脸肿也不后退,不低头。要爱父母,永远记住父母是多么无私的付出,好几个故事都在阐述,在人世间,父母大多看淡自己的生命,而孩子是自己唯一的牵挂,再大的困难,为了孩子,父母都能坚持下去。

要热爱学习,铁匠的儿子斯代地,衣不裹体,经常挨饿,他的父亲常年喝酒,喝醉后总对他拳打脚踢,可他从未在同学面前吐露自己父亲的恶行,反而赞扬自己的父亲是好父亲,并且坚持努力学习,终于他连续获得奖章,他的行为感动了周围母亲的生命。还有善良正义的卡隆,慈祥仁爱的老师,还有安利柯通情达理、明辨是非的姐姐,他们都是那样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想说说,为什么我们要求孩子要坚持阅读,其实并不单单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在书籍中,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善与恶。任何虚情假意,通过作者的描述,他们暴露在阳光下,都是那样千奇百怪的丑态。你会不由自主的反省自己,我是这样的吗?我是不是也是虚伪的,尖酸刻薄的,我有没有鄙夷他人的神情,我有没有时常说谎,时常暴露自己的虚荣心。我应该向那些善良的主角一样,坚韧、勇敢、有自我、并坚持努力。在每一本好书中,我们总能找到自己良师益友,并不断从他身上汲取营养,促进自己的成长。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让我们慢慢成为了我们。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5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爱的教育》以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令我记忆犹新感人至深的是第五卷二月《护士》(又《爸爸的看护者》)这一节,因为我读到后面是含着泪水,声音哽咽的,差点没读下去,说的是一位乡下叫西西洛的少年到那不勒斯市某医院找他去法国工作前日刚回国突发疾病住进该院的父亲。护士一时记不起他所说的姓名,根据他所说的不久刚从外国回来的老工人,领他到长廊尽头病房尽头一个病人面前说:“就是这儿”,病人面部全变形,只是面部轮廓和眉间似乎还像父亲,病人一动不动,抬眼注视少年,又闭上眼睛,仍不开口,只是吃力的呼吸。医生说病人患了面部丹毒,病很重,但还有希望,好好照顾,对病人有好处,于是该少年一心照顾病人,“替病人整顿枕被,不时摸摸他的手,或者赶走苍蝇,或者呻吟的时候俯身看看,护士送汤药来时,他接过杯子或汤匙替为灌喂”而病人呢?“时时张眼看西西洛,好像仍不明白,不过每次注视他的时间渐渐地长了些”。就这样过去了四天。病人的病势时好时坏,反复不定。西西洛尽了心力服侍。

第五日下午,西西洛听到室外脚步声和宏亮而又熟悉的声音,看到手缠绷带的父亲惊呆了,父亲也跑过去拥抱西西洛,说母亲来信让西西洛来医院,他等了好久没来正担心,正要出院,没想到医院搞错了病人,见到儿子西西洛,高兴的不得了,想拉儿子走,说今晚就可以到家,西西洛回视那病人,病人也张大了眼注视着西西洛。这时,西西洛却要留下照顾该病人:“不是,爸爸!请等我一等!我不能回去!那个爸爸啊!我在这里住了五日了,将他当做爸爸了。我可怜他,你看他在那样地看着我啊!什么都是我喂他吃的。他没有我是不成的。他病得很危险,请等我一会儿,今天我无论如何不能回去。明天回去吧,等我一等。我不能弃了他走。你看,他在那样地看我呢!他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我走,他就要独自一个人死在这里了!爸爸!暂时请让我再留在这里吧!”父亲决定不下,看看儿子,又看看那病人。问周围的人:“这人是谁?”“同你一样,也是个乡间人,新从外国回来,恰好和你同日进院。送进病院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话也不会说了。家里的人大概都在远处。他将你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呢。”父亲就让西西洛留下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就安心了。西西洛仍旧从事看护,热心与忍耐仍不减于从前。递药、整理枕被、手去抚摸、用言语安慰,从日到夜,一直陪在旁边,直到病人断气。临去世时病人还紧紧握着西西洛的手。助理医生说他的虔诚的使命已经完成让他快回去,说有神保护他这样的人,并祝他好运;护士把窗子上的紫罗兰送给他当作纪念,他把花分开散在病床上说留下纪念这个可怜的死者吧!临走时还不觉脱口而出“再见!可怜的父亲!”

多么善良的少年啊!如果说在这之前,西西洛认定是自己的父亲病重,父子情深,乌鸦反哺,悉心照料,无可厚非,可是,当他知道自己照顾的不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病愈出院,并没选择同父亲离开,却是继续一如既往的照顾一位如同父亲一样出国打工归来病重的陌生人,真是常人所不能及。要是一般人还不和护士拼命,浪费时间精力,精神损失费也不少。

在这儿,我不说西西洛是多么的无私,善良和高尚,也不说西西洛让我多么的感动和敬佩,我只说大爱无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的教育》读后感1600字6

妈妈从新华书店带回了一本《爱的教育》。整整的一天时间,如饥似渴地读着,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又细细地品味着这本书,我慢慢地融入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角度,描写他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富有哲理,让我沉思领悟,有的辛酸哀伤,让我潸然泪下,有的轻松有趣,让我捧腹大笑。这些关于爱,关于教育的故事,将永远让我铭记在心。

爱与亲情

“您要永远记住我,替我亲亲妈妈,亲亲爸爸……还要亲亲小妹妹路易吉娜……”当菲鲁其奥的脊背被刀子刺穿,将要死去的时候,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我很痛”,也不是“我想活着”,而是嘱咐外婆,要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意。

掩上书本,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就流了满面。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同龄人。他为了救他的外婆,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了凶手的砍杀。一开始,菲鲁其奥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孩子,他曾经让他的外婆伤透了心。但是,这一次,当危险真正来临时,菲鲁其奥却用生命守护了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

是的,正是“爱”,触发了一个会打架会赌博的“坏”孩子藏在内心的力量。菲鲁其奥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骄纵和顽劣。面对这么一个野孩子,外婆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希望他能做个好孩子。爸爸溺爱他,又希望他某天能幡然悔悟,做一个意志坚强,慷慨大方的人。他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他,这给菲鲁其奥带来了改正缺点的动力。

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候会顽皮,会恶作剧;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的漫不经心、蛮不讲理,伤了爸爸妈妈的心。但是,亲人们和老师们,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爱与宽容,就像海上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远航;也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内心爱的种子,也正慢慢地成长,总有一天,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与尊严

“我心甘情愿干这种事。但我绝不给德国人干。为我们自己干事,我乐于去干。要知道我是伦巴第人。”这是一位年轻的小哨兵的话。当长官交给他一件既光荣又危险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回答。

这个孩子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看到的是闪闪的刀尖,听到的是隆隆的炮声,承受的是来自敌人的欺负。当他知道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一份力量时,他,把内心的惊恐、一切的危险都抛在脑后,他想的只是——“我是伦巴第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听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知道了,爱国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祖国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还是经常问自己,什么是爱国,尊严又是什么?这一次,我从我的同龄人——小哨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爱国”不仅仅只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国歌,而是,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即我,我即祖国”这种蕴意,并被这种蕴意所触动时做出的行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还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情。但是妈妈告诉我,一个十岁的孩子,爱国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国就是认真学习,爱护环境,有尊严地生活着。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不仅有菲鲁其奥的临终托付,小哨兵的慷慨激昂,还有很多很多。坚强的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强忍着悲痛去上学,那一双温暖的手给予了他多少安慰啊;经常嘲笑别人的弗朗蒂,却让自己母亲蒙羞,他的行为遭到了校长和同学们的鄙视,他又是多么后悔;经常帮助父母砍柴的克莱谛,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真令人羡慕;胆小怕死的波列科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家庭劳动、学业、书法、品德等方面的二等奖,难道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作者描写的虽然是十九世纪的故事,但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他们是如此贴近我的心灵。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教育了我,如何面对困难,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更教育了我,如何理解亲情,理解尊严,理解爱国。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