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大纲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一)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

“在最漫长的那一夜,四周匆匆的路人,都急着走于末班车列车,没有人看过她,哪怕一夜。”

当时接到这本书,是抵触的,对于‘悬疑’二字,总是感觉惊恐和害怕,莫名的就想要拒绝。扎堆在太多虚构的言情故事里,埋没在太多矫情的文艺段子里,守候在太多悲凉的心灵鸡汤里。开始厌倦而莫名的无味起来。

《最漫长的那一夜》,它被打上很多标签,它被冠以响亮名声--“网络最热门话题”、“年度现象级作品”、“19个长夜孤单难捱”,“19篇故事亦真亦幻”。我将勇气鼓足,定下心来看。从悬疑到怀旧,从青春到爱情,看似匪夷所思,甚至残酷的故事,在最后则用温情的结局告诉我们“有些黑夜,只能独自度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虽然,每个人都有最漫长的那一夜,但一定会亮起来!”

19篇亦幻亦真的黑夜故事,所有标题都带有“一夜”,所有主要叙述发生在一夜之间,所有视角几乎都来自于作者的第一人称,所有内容也有一大半都真实发生过。他的故事,或者,他身边的人甚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从上海到北京,从喀什到香港,从莫斯科到巴黎。

我开始爱上他笔下的故事,惊险、奇妙,他把“舌尖上的一夜”写的太过诡异,他把“狂派与博派”写的酣畅淋漓,他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写的温情动人,他把“北京一夜”写的悬疑悲情。我记得那个被他称为“冯唐”的出租车司机,他和冬妮娅有个悲伤的故事,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和冬妮娅;我记得弗吉尼亚州第八步兵团,只有视死如归的战士,才能站在枪林弹雨中不退缩,男孩与兵人,卧于尘埃,永不醒来;我记得那个被称之为五海之港、千顶之城的莫斯科,无数次被烧毁又无数次重建的不死之城,却留下了伤情的眼泪,卡佳的爱情和等待,都被埋葬在记忆里,她在等待那个中国男人格奥尔基。

记得的、不再记得的',我在这些故事里跳跃着,我总在想这个故事真的是真实的吗?可是他却真实到让人难以置信起来。蔡骏的序里说过:真实是一种力量,虚构同样也是一种力量,我想在“最漫长的那一夜”,把这两种力量合并为一种力量。这就是他的写法,引用第一人称,好似那些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般,但是却又脱离到真正的现实中。

有人说,时间夺去了我们轻狂的眼神,去给了我们嘴角上扬的资本。就想蔡骏书里的故事里般,世界上总有许多事是不需要理由的,哪怕看到的不是真相。

那一夜,其实子虚乌有。亦真亦幻,其实只是说了一个故事,和一个漫长的夜。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那一夜》,作者借用卡佳之口写给他自己,也写给我们------

“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你可能会很有成就。但要记得,绝不能轻视任何人,就像绝不能轻视自己那样。有朝一日,我会不会也变成自己曾经讨厌过的那种人?也许会,也许不会,很遗憾,我们大多数属于前者。但请你别忘了今天,别忘了你最初为了什么而写。不是什么改变命运的鬼话,而是你想要倾诉内心。”

最漫长的那一夜,内心喧嚣,你会想起谁?

(二)

最漫长的那一夜,其实是十九个夜晚,十九个夜故事。这对于喜欢失眠的人、孤独的人、遭遇挫折的人都是一种福音,比如我。

夜晚。其实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一个人夜晚睡不着,他看故事,至少需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一个是故事要有点悬疑、甚至有点惊悚(当然如果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独居的除外),其次故事需要时温暖的,至少是暖色调的。有人说过,只有在长夜里哭过的人,才算是真正懂得人生的。夜里读书的人,潜意识里都是需要有点安慰、有点心动、有点欲说还休的意味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