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W 次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

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

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

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每读一章,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驿站,丰富、深刻、精辟而独到的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见解、思考……以新的视角促使我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以下重点就“幼教老师的成长”与“幼儿教育是专业吗?”等章节的内容,结合自身研训员工作,围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研训员工作”谈谈我的体会与思考:

一、本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诠释

首先,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行为的阐述引发我对目前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关注。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并运用于新教师培训的经典案例。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的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引起我关于教师行为专业性的关注。目前,本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作出判断并采用专业的行为准则”成为我关注的重点。

其次,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发展阶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独特的需求与要完成的工作。由此,联想起93年刚参到幼儿园工作时,正处于“求生阶段”的我时常会担心“今天孩子不要出什么安全问题”,有时甚至早上醒来会害怕上班,害怕进活动室与孩子在一起……当经历一年的实习工作后渐渐由习惯变得熟练起来,一些点滴的经验帮助我计划每天的工作。这时的我时常会因为“孩子经常来告状怎么办?”等具体的问题而烦恼,反应出“强化阶段”一些明显的特点与需求。随着进入“求新阶段”,在各方面开始成熟的我通过承担众多的公开活动、评优活动给予了更多实践、反思、交流的机会,从中不断创造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一线工作七年之后,进入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我成为了一名幼教教研员,在总结自身一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的充实,并思考“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提高”等问题。由此,反思我自身的发展阶段,更深刻地感受与体会了作者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同时,作为一名研训员,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将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二、思考研训员工作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研训人员太多的习惯失衡了:面对几十、几百名教师讲解教材、大纲的习惯;在听课后把我们的想法一股脑儿给予教师的习惯;在几十所基层幼儿园中忙于奔波的习惯;只关注教学不关注教师的习惯……因此,面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研训人员接受着严峻的挑战,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由此,在面对课程改革中几乎处于与广大教师同一起跑线的研训人员该如何应对,何去何从?研训工作理念与方式如何创新以满足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的阅读,给我不少启示与帮助。

(一)反思关于目前对教研(研训)员工作的评论

1、功不可没说

①邹尚智编著的《校本教研指导》一书中提到,教研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功不可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一个形成规范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当今,我国教研室已发展成一个集研究、指导、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教学业务与管理机构。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教师素质不高,教研员的确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出了不可抹杀的成绩,如,改革开放以来,教研员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育改革实验,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发展滞后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一些理念与做法,有些专家认为教研员目前的状态已滞后于课改发展的需要。教学研究以考试为中心

——考试研究冲击教研;工作内容行政化——把教研员当成教育局的“机动部队”、“秘书班子”;教研方式“教练化”——教研员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推行者、实践者;教学研究凭经验——缺少学习、事务繁忙等,依靠多年经验只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学研究功能异化——目标模糊,出现“两张皮”现象,“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以上这些成为教研员工作的弊端,影响课改工作的进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教研员自身发展滞后。

3、效益未显说

网上看到这样一篇评论“教师培训=睡觉+锻炼?”,文中对目前某些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某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师培训,原本高兴地去却是满怀失望地回来。只因为作为新教师本想学习的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安排教学步骤,如何把握课堂……等众多问题均无从解答却被培训者将大学学过的课程重新又讲了一遍而代替,而且因为培训时间有限远没有大学老师讲的细致与深入。于是,骑车锻炼、到地儿休息、上课睡觉就成为其参加培训的全部内容,而培训者所讲的并非其所需要的。之后,该教师起初为每周牺牲半天时间而愤愤不平的心态逐渐为了学分、为了职称而“平和”,一学期过去,锻炼+睡觉=一张值6学分的纸。而该教师再也不愿参加类似的培训活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教师培训不能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动态,不如上网;不能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如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这样效益何在?

②高振千在《新课程培训的效益》一文中提出,有多少教研员在脚踏实地地干工作?有多少教研员自己已经学深学透新课程理念?有多少教研员具备新课程实践经验?……不少人怀疑中国特色的庞大的教研员队伍的作用,主张取消教研员。

(二)从以上三种对教研员工作的不同评论来看,作如下的分析: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业务领域专业人员,其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

正如功不可没说中的观点提到的,在一定的时期教研员发挥的作用是一线教师或是高校研究人员所不能完成的。其既有专家的理论水平又有教师的一线经验;既有领导的管理才能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所以,教研员独特的作用是其得以在中国教育领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特殊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教研员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学习、转变、发展,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否则将被淘汰。

教研员的定位应是重新设计,应基于研、训之间的课堂教学实践直面基层广大教师群体,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能够引领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逐步形成学习型组织。体现以下六种不同层面的角色:

角色一:研训员应是研究者。首先,①由新课程的诠释者转变为课堂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在新课程中应不断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研究课程,尤其是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将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预设研究与生成研究相结合,将人文研究与专业研究相结合,研究教材、教育理论,研究幼儿、教师……以教研、科研并举的思路开展活动,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教研的行为,借鉴科研的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等来开展研训工作。其次,②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者转变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

角色二:研训员应是指导者。③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促进者。首先,要重构研训员与教师间的新型关系,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为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要更教学评价的新操作要领,变一课定论式为更多关注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的全程的发展。

角色三:研训员应是培训者。由单一枯燥、传统的培训转变为对象更具多元性,工作更具层次性,内容更具广泛性,形式更具多样性的培训。改变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纳促进与教师互动的培训模式,加强彼此的交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好课程理论与教师实践间的桥梁工作。

角色四:研训员应是管理者。由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转变为放权式的无为

管理。应了解各园所教学管理并参与与推动园所的教学工作,包括:开设课程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对课程管理情况,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青年教师与新教师的培养情况等。将管理成为一种无为管理,为园所教师提供发展与创造的空间,松绑放权,创设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

角色五:研训员应是服务者。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全程式的服务。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为教师的交流、展现搭建平台,并且提供资源,顺应第一线教师的需要。

角色六:研训员应是学习者。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如新课程理念,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等,使自己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总之,《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将成为我日后工作中的好伙伴,也希望在每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