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读《习惯》有感

读《习惯》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W 次

读《习惯》有感

读《习惯》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习惯》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习惯》有感1

那日,我读了一篇文章——《习惯》,文章的内容令我记忆犹新。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位青年为邻居考了一个馅饼,邻居惊喜万分,大叫:“太谢谢你了,你太友善了!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友善的人!”第二周,青年又送去一个馅饼,邻居只是说:“谢谢!”第三周,青年依旧送去一个馅饼,但邻居说:“今天的馅饼送来的有点晚。”第四周,青年照例送来一个馅饼,邻居却说:“这几次的馅饼都很硬,我更喜欢樱桃馅,别老用苹果馅!”有一个星期过去了,青年由于太忙,没顾得上为邻居烘烤,路过邻居家时,邻居愤然大叫:“我的馅饼呢?”

唉!我真为那青年难过,或许人就是这样,时长习惯了他人对自己的友善之举,就会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上演着这样类似的一幕幕。如:早上一睡醒,睁开双眼就有父母精心烹调的爱心早点,放学一到家,就有补充能量的午饭、美味的晚餐,这本是父母对自己的友善举动。父母做的饭菜如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会大叫:“怎么这么难吃?”也许,这时的父母一定会像那青年一样难过得啊。还有:上学时忘带了笔,借了同桌的,这是同桌对自己的友善之举,但时间一长,就连笔都不带了,还时不时地会抱怨几句:“这笔为什么会漏水?”“为什么这么难看?”一类的话……

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小小友善之举,我们要学会感谢,万不要像那邻居一样。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读《习惯》有感2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被习惯扔掉的点金石》,文章让我懂得了习惯分好坏,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生,不好的习惯会使我们错失机遇,遗憾终生。

文章讲到世界上有一块点金石,它能使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变为金子。点金石和其它石头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温暖的。

一个人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便来到海边开始寻找点金石。他每捡起一块,只要是冰冷的,就投进大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他摸到了一块温 暖的石头。但他却一抬手,把点金石投进了大海……。

简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那个人在寻找点金石的过程中,由于扔掉了太多普通的石头,他已经习惯了这个机械的动作,以至于每捡起一块石头就习惯地往海里投去。所以,当他找到真正的点金石的时候,他却仍是习惯地投进海里。就这样,习惯使点金石与他擦肩而过,苦苦寻求的宝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远离了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养成不良习惯,丢掉手中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考试,看到了一道分值很高的题目非常眼熟,心中偷着乐--肯定得高分了,因为平时不知练了多少回相同的题目。想都没想写上了答案匆匆交卷,考试成绩公布时这才傻了眼,原来题目与平时练习的有点差别,因为习惯了平时的解法,没有仔细分析题面,一个小的疏忽却丢掉了到手的高分。还听说过一个高考女状元考入理想的清华大学,却因习惯了让妈妈梳头不会梳头发而被清华劝退。

我们许多机遇就是这样丢失的,不好的习惯作用会让我们像丢弃废物一样将他丢掉。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并不断学习,善于创新,才会将机遇牢牢抓在手中,最终成功!

读《习惯》有感3

当别人对你做出友善之举时候,你是否会心存感激?但是,你会让这种感激变成种习惯吗?

今天,我读了篇文章,名字叫《习惯》。主要讲述了卡罗尔经常给他的邻居送馅饼,开始,卡罗尔的邻居对卡罗尔的善举心存感激,过了几次后就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最后,他因为卡罗尔工作忙,没给他送馅饼而大喊大叫。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对史密斯夫人说:“你的邻居并没有义务给你做馅饼,你却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太不应该了。你应该礼尚往来,也给卡罗尔送些礼物。这样,你们的邻里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睦。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钱,下班还要 给我做饭,晚上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周末还要送我上特长班。刚开始,我还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来,我把这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开始向爸爸妈妈发脾气,有时 候妈妈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就大发雷霆,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对爸爸妈妈心存感激,长大以后报答爸爸妈妈。

有感激到抱怨,也许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是,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当中的变化。以后我要对别人的善举知恩图报。做个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读《习惯》有感4

“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句来自美国的拿破仑希尔的名言改变了我整个暑假的生活!《再见了,坏习惯》这本少儿励志读物有助于我们养成好习惯,给我的印象和感触很深刻。

这本书故事精短,富于哲理,趣味性强,能使我们在愉悦的阅读之中体会成长的智慧!

这本书让我改变最大的就是《干净的小蓝裙》这个故事了,它讲述的是老师送了一条干净的小蓝裙给一个小女孩,这条小蓝裙对一家人甚至是整个街道的改变都很大。

也许小女孩的老师也没有想到,一条干净的小蓝裙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首先打造了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女孩,然后使小女孩的家变得整洁亮丽,最后改变了整条街道。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很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讲卫生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一个外表干净整洁的人,总会给人带来好感,让人愿意接近,反之,一个外表邋遢,浑身肮脏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接近他的。

一条干净漂亮的小蓝裙改变了一条街道,说明每个人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和他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真正爱美的人,也是一个会自觉维护和营造共同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要想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洗衣服,帮助家长打扫房间,维护好班级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只要大家都能这么做,我们的地球就会像花园一样漂亮整洁。

好习惯就像一双舒服的鞋子,越穿越舒服,越走越轻松;而坏习惯却像一个巨大的包袱,越背越沉重,越背腰越弯。让我们养成好习惯,塑造最棒的自己吧!

读《习惯》有感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为了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挑选了一本好书:《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三十八个良好的习惯,并结合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现了诸如魏书生这样的名师的教育艺术和独特的教育风采。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会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名师相比,我还稚嫩的犹如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尤其是读到如何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途径——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时,周洁老师的做法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把我的点滴收获和大家一起共享。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重复和评价发言同学的发言来引起大家听的习惯;其次是学生之间的互动。用做“小老师”的尴尬来体会应当听别人发言,从而自我约束,然后再用小老师约束其他同学;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班级里成立很多自由小组,让他们一同研究和讨论,有人认真讲,有人认真听,分工明确。汇报时大家上台一起发言,不能重复。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倾听已成为学生们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倾听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把学生置于一个个互动的环节之中,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醒、督促学生树立自觉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榜样示范。在学生发言时,我们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发言,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言语,即使我们已知道下句话他会说什么。

2、细化要求,怎样才算认真听?要一样一样地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心中明确。

3、留心训练。课堂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4、表扬激励。对那些认真倾听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可以发一些激励卡、小奖状等。我也一直在用这些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班主任我会一如既往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每个孩子打好坚实的基础。

读《习惯》有感6

刚刚读完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受益匪浅,偶然在网络上看到另一本类似的作品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认认真真的读了这本书!

“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一系列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该如何“培养”一直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阅读了《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如“孩子需要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怎样培养”等。其中针对文章第十章《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矫正方法》谈点自己的想法。

文章就“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和矫正”提出了12种方法。比较文中第一种方法:“让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我对自身教育方法作了反思。“离开座位后把凳子放到座位底下”,这是我班的一项行为规定。这简单的一项行为规定看看容易,但要使全体学生做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却较为不易。刚开始执行时,不少孩子都要在他人的提醒下才想起这项规定。起初,我就采用了平常的方法:“这次检查,老师发现,……这些同学的椅子没有推倒桌底下。”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没有按规定做的孩子低下了头,但其余孩子对却抱以幸灾乐祸的神情。更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这项规定并不放在心上,完全由我一个人在反复地强调。后来,我改用另一种方法:“今天老师发现,离开座位后把椅子推到座位底下的小朋友有……让我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好习惯鼓掌。”由此发现,受表扬的小朋友是满脸的喜悦和自豪,同时没点到的孩子依然低下头。一天天过去,能自觉做好这项行为规定的孩子越来越多。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已经能成为他们的一个行为习惯。读了这篇文章,再反思自身的这个教育片段,使我明白了原本无意的教育方式其实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原理。

第二种教育方法在行为习惯培养法中叫“正强化”,正如书中所说的: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我想,要是早拜读到这书,我在工作中就会少走些弯路了。间隙强化、区别强化、正惩罚……这些都是书中提到的.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仔细品读揣摩这本书,能使我们在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中更具科学和实效性,我会再次认真学习此书。

读《习惯》有感7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习惯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青少年的成长很关键。对于我,我想成为一位杰出的、优秀的青少年,于是,我翻开了书本。

首先,作者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杰出的、成功的以及优秀的青少年所具备的七个良好习惯。即:

习惯一:积极处世。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习惯四:有双赢的想法。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习惯六:协作增效。

习惯七:定期让自己得到休整和充电。

习惯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称为"个人的成功"。习惯四、五、六涉及感情关系和团队协作,可称为"公众领域的成功"。最后的习惯七是让自己得到休整恢复和充电更新的习惯,它支持着其他六个习惯。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最好保持自己的纯洁和透明,因为这是观察世界的窗口。我将以此作为自己行为一生的名言,这是我在面对与处理任何事情的心态。我将告诉自己:不论今后我会遇到怎样的礁石险滩,不论今后我看透了怎样的人心,不论我经历了何种人情冷暖,不论我感受到了这社会如此现实,不论我悟出这个世界有多么冷酷无情,我都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单纯与善良,尽量不被生活腐蚀,永远不忘初心,不会变质。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全副武装的准备,来迎接生活给我的挑战。永远心存美好,永远善待他人。希望我的心底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淳明浩瀚,足以盛放烟花旖旎,坠落才杳去无痕,不染尘埃。

除此之外,我认为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很切合我某个时候的状态,书中说道:"你是否也背负着藤壶——过去的错误、悔恨和痛苦?也许你也需要让自己浸透在新鲜的淡水中。摆脱重负、让自己有第二次机会。"于我而言,这"藤壶"就是我心中的负罪感。父母不辞辛劳地赚血汗钱,为我买了一箱极有阅读价值的书,当时我向他们承诺道:我一定会读完那一箱书的!可是到后来,我竟因为沉迷手机,而没有将时间规划好,将那一箱书冷落在一旁。事后的我是非常羞愧与后悔的,觉得自己完全对不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初的承诺说得动听,做起来却如此的苍白无力。我想,我也应该试着摆脱重负,不能沉溺于自责之中,而是应该采取补救的措施,重新稀释自己,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地读完那一套书,这才是对父母与浪费了的时间的最大补救,这才是卸下藤壶的最根源的办法。

在习惯一:积极处世这一章中,我对作者所阐述的主动反应与被动反应颇感兴趣,大为赞赏。书中说道:"被动反应的人就像一罐汽水,如果生活把他们摇晃了一下,就会产生压力,他们就会突然爆发。主动的人就像水。随便你怎么摇晃,打开盖——什么也不会发生。没有嘶嘶声,没有气泡,没有压力。他们冷静、镇定,能控制自己。"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面对惊涛骇浪时依然镇定自若;而不要做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被动的人,容易爆发,没有自制力。我们虽然无法控制一件事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反应与态度。

因此,我现在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冷静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不再为弟弟妹妹犯的小错误而发脾气,不再因为他们做不出一道题或写字不漂亮而骂他们愚钝,因为我明白最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我会微笑地面对他们,耐心的教导他们,这样不仅能提高我自身的自制力,也让我与弟弟妹妹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收获了更多的温暖。

这让我对自己更加的肯定。我是有力量的。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能选择自己的态度,我对于自己的快乐和不幸负责。我驾驭自己的命运之车,而不只是一名乘客。我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谁也无法改写,我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在这本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在之前,我总是很埋怨父母,埋怨他们天天忙着工作,忽略了对自己的关爱与陪伴。读了这句话我才明白:我更需要去了解父母的苦衷,他们当然想放下工作用尽一切时间陪我,但他们要赚钱,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物质生活,是为了我的将来做打算。要陪伴就没有蛋糕,拥有蛋糕就得失去陪伴。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得兼。就像有一句话说:"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学会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提升自己的满足感,体谅父母,不再埋怨,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让我对生活与态度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颇有醍醐灌耳之感。我会慢慢养成这七个习惯,立志做一个21世纪的杰出青少年。

读《习惯》有感8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结。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

作为学生,很明显,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之后,我想,作为孩子,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总得说来,应该有生活上的和学习上的。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要是养成了好的习惯,那么对于今后的成长来说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习惯。生活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在生活这么大的范围上培养好习惯,自然是过于抽象了。俗话说,凡事要从小事做起。那么,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也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每天节约一元钱。当然,在人们的概念里,一元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元钱,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钱。凡是巨大数额的钱不都是从小数额的钱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吗?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未必会有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管是否理会其中的意义,一旦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养成了这么好的习惯,必定是很欢喜的。就像我们都尊敬的周总理,他的节俭是国人们都知道的,在那样困难的时期,周总理用自己的节俭来为国家省下各项经费以帮助国家走向预想的方向。所以,节俭不仅仅是让人欢喜,有的时候,甚至是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由此看来,在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必定是有利的!

作为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业,当然,活到老,学到老的训诫也鞭策着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对于学习来说,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习的人事半功倍。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在学习前,总会先整理自己的桌子。这是个好的习惯!为什么这么做会是个好习惯呢?我们都知道,作为孩子,今后要面对很多的考试,而面对的考试多了,那么心里的压力就会沉重。压力大了,有的时候会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产生心理疾病。这样对孩子的将抗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当孩子在学习前把桌子整理一下的话,难么在这个短暂的时间,使得自己整理好心态,以正确的心理面对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这样的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心态,正确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得到成功!

《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上说,对于一个习惯来说,是要经历过程的。所以,孩子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在周围的人的习惯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己有的习惯自己是不会知道的。这样的习惯在条件反射下,会在无意中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那么孩子就会去模仿。所以,当我们被告知,哪儿做得不好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了,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面对。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们的不良习惯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负责任。

养成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都要注意!

读《习惯》有感9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再见了,坏习惯》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人要养成好习惯才能慢慢走向成功。好习惯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取得,书中有一篇《专心的玛丽》,说是一个叫玛丽的小姑娘,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而且非常专心,不管周围多么吵闹,都不能分散她的注意力,爸妈经常让玛丽的姐姐向玛丽学习,可姐姐却不服气。有一天当玛丽在专心学习的时候,姐姐却找来几个小朋友来捣乱,但玛丽却丝毫不受影响,从此以后姐姐开始向玛丽学习。长大后的玛丽不管做什么都是很认真,她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向玛丽学习,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美国拿破仑·希尔说:“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就可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好习惯就像一双舒服的鞋子,越穿越舒服,越走越轻松;而坏习惯却像一个巨大的包袱,越背越沉重,越背腰越弯。大家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塑造最棒的自己吧!

读《习惯》有感10

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1分的处理上却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都知道检查性考试是一种督促鼓励学生努力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有无分数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情况才是更主要的。这1分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及格的分界线,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希望,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读《习惯》有感11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对于培养学生的习惯还是停留在最普遍的说理与奖惩上,缺乏系统性,所以效果一直都不怎么显著。阅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让我对培养学生习惯的工作豁然明朗。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让我对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该书分块分别阐述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面的附录“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十分具体的给出了幼儿、小学、初中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得到了学生习惯培养工作的参考,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有据可依,有目标可参照。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我们要本着以严为纲,以爱为本的原则,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获得更大的成效。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