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我们的善良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我们的善良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4W 次

我们善良,但是有时候会因此而受伤,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搞错了善良的对象。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我们的善良

网上流传着一个很美的关于丘吉尔的故事。

大约在100年前,一个英国农夫正在田间劳作,忽然听到从临近的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

农夫跑过去,从泥潭里救出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丘吉尔。

两天后,丘吉尔的父亲带着很多金银来答谢农夫的救命之恩。但是善良的农夫拒绝了。

感恩图报的丘吉尔家族表示愿意将农夫的儿子接到城里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农夫没有再拒绝这个提议。

在丘吉尔家族的帮助下,农夫的儿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农夫的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

后来丘吉尔患了肺炎,差点儿丧命。而救他性命的,正是青霉素。

经过证实,这个故事其实是虚构的。

人们之所以杜撰出这个美好的故事,一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另外也想告诉大家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道理。

大部分人都希望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但也几乎同样多的人都希望只是别人是善良的,而自己多少可以保留一份自私。

愿望归愿望,在残酷的现实中,善良的人似乎总是容易受伤。

久而久之,善良人的内心慢慢变得坚硬和冰冷。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善良,而是现实太不友好。

我们也会经常怀疑,我们到底是否要保持内心那份善意。

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纯粹的善意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总是显得过于敏感,他人一点点瑕疵,就有可能被我们全盘否定。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苛责别人,希望别人能够付出百分百的善意。

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总有那么点自私的。

当我们觉得他人不够善良的时候,往往也正是自己的自私心理在作祟。

爱自己,是我们这一生的起源,也将是最终的归宿。这是人性使然。

真正的无私是不存在的。

所谓的无私,只是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某部分利益作为一个让渡,让他人从中获益。

所以我们不能奢求他人不爱自己,而一心一意去奉献,这不合理。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这个要求本身就缺乏起码的善意。

何况如果这个世界上全是“雷锋”,也未必就是好事。

越是世界冷漠,我们越要坚守心中的善良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确实不够友好,甚至让人窒息。

善良的人也确实在很多时候容易吃亏。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善良、否定善良的理由。

我们希望如何被对待,就要努力去做什么样的人,去营造怎样的社会环境。

否则,这个社会就只会离我们希望的模样越来越遥远,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绝望。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我们的善意

我们善良,却没有被善待,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搞错了善良的对象。

曾经有人在美国街头做了个实验:

两个流浪汉,一个是魁梧的成年男人,一个是瘦弱的小男孩。

两个人同时在街头乞讨。

结果大部分人对小男孩报以了极大的善意,不仅给钱,给吃的,而且很多人还予以语言的关怀和慰藉。

而对那个魁梧的成年男人,则很少有人愿意施舍,甚至还有人对他加以训斥。

大家的理由很简单:那个男孩需要帮助,应该获得大家的善意。而那个男人则分明应该具备自立的能力。

所以,我们善良的对象也应该只是那些真正需要“善意救助”的人。

那些利用他人善意谋取利益的人是可恨的,可耻的。我们应该果断拒绝。

比如我们可以热情帮助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完成工作,但是要断然拒绝不认真完成能力范围内本职工作的人。

选择对的人,付出我们的善意,也许这个世界的样子就会慢慢的,越来越像我们期望的那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