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2K 次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当时天下巨富,他在诸侯国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将这些人赎回,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

孔子知道这事后,批评了子贡。

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你不拿回赎金是高尚之举吗?错!你是有钱人,但更多的人没有多少钱,你开创了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规则,那些没多少钱的人就无法效法。

如果只赎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风气流行开来,就没多少人肯赎回那些奴隶了。行善之人必须要得到回报,否则就没人肯学做善事了。”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曾经在北美洲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人们同情羊群惨遭狼群的屠杀,于是将草原上的狼群给赶尽杀绝。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好弱小的羊群,让它们在草原上幸福的茁壮成长。未曾想,这一举措严重的破坏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反而导致更多羚羊的死亡:

没有了狼群的攻击,羊群的数量迅速壮大。但草原的植被有限,很快,羊群就没有了食物,草原的绿化也遭到严重破坏。

没有了狼群的追捕,羚羊们每天都可以慵懒的散散步,无需再快速的奔跑

这导致羚羊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大量病死。

同时,由于已经没有狼去消化掉羚羊的尸体,尸体只能在草原上腐烂变质,最终瘟疫横行。

人们哪里料到,当初他们的“善意”之举,竟然导致如此恶劣的后果,使得本来生机勃勃的草原,逐渐退化成死气沉沉的沙漠,羚羊的生存环境更加堪忧。

后来,人们不得不“无情”的引入狼群去捕杀羚羊。在狼群追,羊群逃的动态竞争中,草原才慢慢的恢复生态平衡,逐渐有了往日的生机。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第2张

日本大地震时,社会各界捐助跃踊。

但有个巨有钱的人,表现得却不是那么积极:经营之神,稻盛和夫。

为什么稻盛和夫表现得不那么积极呢?

他说: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稻盛和夫讲了个故事:

说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会在湖中短暂停留。

有一年,寒流来袭,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老人顿生恻隐之心,就每天去喂食。

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

老人继续喂养。

一年又一年,野鹅越来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时尚,聪明的野鹅,都来老人这里,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

结果这一年,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

稻盛和夫说,这就是小善造大恶,那数百只野鹅,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第3张

其实,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进行着看似善良、实则愚蠢的小善。

比如不忍心乌龟被杀害,于是买来放生。显然,盲目地放生,无异于杀生,私自放生动物,很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物链,也有可能把一些疾病带到我们生活当中。

看到街头有乞讨的残疾儿童,不忍心,单纯的给点小钱。结果有利可图助长了更多地人贩子拐卖儿童、残害儿童的勾当。给钱的人越多,生不如死的孩子可能就会多,因失去孩子而生不如死的悲剧家庭也越多。

这就是小善导致的大恶。

我们每个人都是南飞的野鹅,必须用你有力的翅膀,渡过人生的冬天。你对别人的小善,会把对方留在舒适的泥沼中,丧失的却是远方的翅膀。分文不给,看似无情,实则真正保住了那些弱小无依,可能被拐卖的孩子。非唯不动于心的大善,才能够成就对方,并赢得真诚的感激。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第4张

善的冲动,与人的能力往往成反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洞悉世相人心,越是不能确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有益于对方的成长。能力不足的人,反而会成为饲养野鹅的老人,只为自己的付出快感,让对方陷入到真正的危险之中。

真正的善良有三个层次:

最低层是让自己快乐幸福,不成为社会问题,也不成为别人的问题。

第二层是行有余力,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能够帮助别人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

最高层次是只为自己而活,而他人则在你的成就中自然获益。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真正仁爱的举动,其实并不需明显对人昭示;助人时应全面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记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为大善!

《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有德之人的自然流露,而下德是失德之人的刻意为之。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真正的智慧如太阳划过天空,只为自己的快乐。但万物苍生,却于阳光中获得生命与滋润。大善无迹,当你心中想着行善时,你就离“恶”不远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