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他是中国唯一兵不血刃得到帝位的人,却被骂了两千年

他是中国唯一兵不血刃得到帝位的人,却被骂了两千年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K 次

看惯了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我们是时候开始把人当人来看。

他是中国唯一兵不血刃得到帝位的人,却被骂了两千年

西汉和东汉之间,给大家的一个总体感觉是:乱。

明明是同一个姓氏,一家的江山,却硬生生被分成了两段,能不乱吗?从西周到东周,从西晋到东晋,从北宋到南宋,可不是仅仅搬了个都城那么简单,实在是乱得很。

相对而言,从西汉到东汉,却还算过度得比较温和,这多亏了一个人。

他就是王莽,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润滑剂。

刘家的担子王家挑

王莽被后世人骂了两千年,因为大家觉得他篡夺了刘家的江山。

可是如果不是他的新朝一世而亡,而是延续个几十上百年;如果不是后来恰好一个姓刘的夺回了江山,历史学家们如班固还能用这样的名义骂他吗?

毕竟,历史上除了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哪家的江山不是篡夺别家的呢?

实际上王莽在西汉末年称帝,也算是顺天意,得民心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西汉确实后继无人了。刘家的担子落在了王家的肩膀上。

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母亲。成帝能力有限,但是个很听妈妈话的乖孩子,王姓舅舅们都列土封侯,执掌了国柄。

成帝的继承人哀帝想要收回王权,放逐了王莽,可是最后又不得不把他请回来,就是因为当时还有能力能玩转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就只有他了。

哀帝之后,继任人刘婴几岁不到。王莽想要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提出要当“摄皇帝”。几乎所有官员都表示愿意追随。何况之前他得到了或真或假四十八万吏民的上书拥戴。

此时的皇位对于王莽来说,其实已经是唾手可得。但是他还是有所顾虑,只要求当了个“摄皇帝”,也算是知道什么是羞耻了。

但这就像在馋猫的旁边放了条咸鱼。有几个人能承受的住这种诱惑?

公元9年,王莽终于听从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取代孺子刘婴,登基称帝,称新朝。

王莽,他真是穿越来的吗?

在王莽的心里,其实有他自己的一个理想国。称帝后,立马就迫不及待放开手脚搞改革了。比如分田地。按照王莽改革,如果一个家庭男子不足八人,而田地过一井,则要把多于一井的土地分给乡邻,而且土地不能买卖。据说这就是平均主义。

以致于两千年后,连胡适都称赞他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毛泽东称赞他是农民阶级的代言人。

然而,胡适和毛泽东毕竟都有点想多了。王莽不是超前,他其实是在复古。

和别的皇帝不同,王莽还是一个极其浪漫、富有情怀的皇帝。仅仅是提倡古文学派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留名学术史。

他一心想实现儒家大同的世界,让老百姓的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这一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皇帝中,找不到第二个。

但他毕竟是书生意气,图样图森破,很多改革过于理想。

比方说,他改革里面有件事,改变官衔或郡县名称。负责朝廷财政的大司农叫羲和,负责宫廷财政的少府叫共工。是不是很文艺范?

他搞货币改革,但是频繁的币值变换令百姓生活混乱,无所适从。

他真的把自己的国家当成了神话王国了。但神话可以大团圆结局,现实总不如人意。他成功的将西汉末年的矛盾全部转移到自己的新朝身上。何况,皇位,一直都有人虎视眈眈。

有人说,如果不是王莽新政,皇位绝不会重新落入到刘姓手上。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王莽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太理想化手段从来不适合政治,尤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刘秀夺回了江山,东汉的史官开始极尽贬损之能事,给王莽贴上各种标签,就连他之前做过的好事也全部斥为虚伪,拒不承认。

之前说过,王莽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从内到外都散发了书生特有的浪漫和理想化的色彩。治理国家如此,日常为人处世也如此。

王莽虽然出身大族,但生父和兄长却过早离世了。他奉养老母和寡嫂至敬,教抚亡兄留下的侄儿细心周到。生活节俭克制,除了读书并无嗜好。如果没有“篡汉”这一茬,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个高尚的人。

王莽其中一个儿子杀了人,他为了家族声誉要求儿子自杀。以这样的品行,王莽自然是“宗族称孝,师友归仁”。

然而这一切都被抹杀掉。他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要求,史官们口诛笔伐,民众再踏上了一万只脚,高喊“王莽万世不得翻身”。

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地去判断一个人。

我们愿意将人就这样被简单地归类,方便记忆,也方便遗忘。

也许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把人当成“人”看,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成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