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3W 次

莫言,一位从辍学回家的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作家,他的文学之路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但却一步步探索出独特的创作风格,陌生化的处理,天马行空的叙述,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莫言这个名字是有由来的,2012年曾在瑞典文学院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他的本名叫“管谟业”,之所以改名莫言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他的名字“谟’拆开就是“莫言”;二是因小时候乱说话给父母带来不少麻烦,所以被父母教育要少说话;三是因多说话就会没精力写作,作家这个职业本就是把嘴里说出的话全都写出来。

能为我们带来细数不完的好作品的作家,命运皆是曲折坎坷的。但正因少时的磨练,才有如今的成就,莫言也不例外。儿时的他不遭人待见,而他对于自己的总结也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童年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惹麻烦。这是很无奈的现象,当时“中农”家庭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第2张

20多岁那年,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从那时重新开始了写作,作家梦在他年轻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他没有选择大报大刊,而是往地市级刊物投稿。每次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便是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可惜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直到1981年的一天,莫言收到一封来自保定市《莲池》编辑部的信,从此开启他的写作生涯。

到当兵第三年,莫言就开始授课了。后因授课认真,被调到上级机关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决定先考察一年,一年过去,又说战士提干一些新要求。失望是当然,莫言却没闹什么脾气,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为内敛的人,学会沉默、压抑。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第3张

两年后莫言得到一个教学的机会,他从三角函数,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老师。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过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不少要求。当时莫言已经在有名的杂志上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1984年,37岁的莫言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弥补少时因历史原因上不了学的遗憾。

当时,他每每提笔时想写很多东西,他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不堪的,在文字上有意“去高密”化。他说他曾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的诱惑,写广阔的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过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这段期间使莫言最终确定写作方向,自此,中国文坛竖起一面新旗,号为高密东北乡。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对于一位作家的讥讽他当做嘉奖,对于身上绑着“破麻袋”而自豪。

莫言曾自嘲丑懒馋,如今不为浮名坚守本心 第4张

之所以起名莫言是希望自己不要说,但她在写作时却将一切都抛于脑后,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同进发。正是因为对良知的坚守,让他如此“胆大”,不顾发表的言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坚定地揭露社会问题,人性的劣根,履行一个作家的职责;不为浮名,不图利益,他不会为了迎合某些读者,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这就是莫言,莫言虚名,坚守本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