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别让无底线的信任毁了你的生活

别让无底线的信任毁了你的生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W 次

当你毫无保留的信任一个人时,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不是生命中的那个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课。

别让无底线的信任毁了你的生活

如果说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是爱与被爱的话,那么,在人际关系中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信任与被信任。信任,是促进亲密关系,升华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认知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出发点很好,非常认同信任的价值,但是他们似乎过于迷恋信任的能量,认为只要自己无条件的信任身边的人,就一定能够激发别人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多数人会接纳他们,但是并不会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回报以同样无条件的信任。甚至也有一些时候,他们会因被人利用而受到伤害。

他们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惑:明明自己做的是一件对的、好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那种好的结果?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心理的层面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会无条件的信任他人?

1

对他人的认知

在如何看待他人这个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和认知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人会抱着怀疑甚至是敌视的态度看待他人,习惯从消极的一面来解读他人的言行。当然,也有的人会正好相反,他们更习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他人。

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好的,都是友善的,因此自己要信任周围的人。当别人在一些事情上不信任自己的时候,他们不会认为对方这个人有问题,而是经常把原因归结在一些外在因素上,认为对方是“迫不得已”。

正是因为这种认知,他们认为自己就应该信任别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会感到焦虑和内疚。所以,即使是面对一个并不是充分了解的人,他们也会选择无条件的信任对方。

2

不合理的信念

关于刚才提到的这种认知,如果我们再深入挖掘的话,就会发现其中隐藏这样一种不合理,或者说扭曲的信念:应该式的生活。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曾提到过一个概念:必须强迫症。它的含义是,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一种应该陈述,“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信任别人”。

拥有这种信念的人,与其说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如说是生活在自己头脑中理想化的世界里。他们对世界、对他人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符合这个理念的就是对的,就应该去做,那怕受到伤害;不符合的就是错的,绝对不能去做,那怕这样可以保护自己。

他们认为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美好的品质,是对的,所以自己应该这样做。即使这样做受到伤害,那也是别人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自己不去信任他人的话,内心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并因此感到痛苦。

但真实的生活显然是复杂的,我们很难用好和坏这么简单的判断来理解。

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怎么样,一方面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对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此外,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的互动模式也很重要。

被信任,是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都想获得的,绝大多数人也愿意去做一些事情来赢得别人的信任。但是,当一个人发现,不管自己做什么,无论是有利于这段关系的事情,还是有损于这段关系的事情,对方依然无条件的信任自己时,就会不自觉的懈怠自己,不再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讨好对方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心理的一个特性:节省原则。当我们做和不做都能得到同样的一个结果时,我们会倾向于不做。

所以,对那些习惯了信任他人,不会质疑别人的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也是自己造成的。当你允许别人对你不好时,有一些人真的会这么做的。

无条件信任他人的人,虽然很多时候做的是一个对的事情,但是用的是一个不对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经常是一个自己不想要的结果。

那么,假如你是这样类型的人,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设立自己的信任门槛。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互惠原则。信任也是如此,我们想要让别人信任自己,需要去做一些信任别人的行为和举动,来证明值得别人来信任自己。同样,当我们看待与自己交往的人时,对方值不值得信任,也需要对方去做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

也就是说,赢得你的信任也是需要门槛的,是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可以的,并不是无底线的。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良性互动的氛围。

总之,信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珍惜它,而不是让它变的廉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