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我不是冷漠,而是不敢关心你

我不是冷漠,而是不敢关心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8W 次

元旦期间,与一个兄弟小聚时,他向我打听一个共同好友:“××近况如何?”

我不是冷漠,而是不敢关心你

我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

“瞧瞧你这人,对人家一点儿也不关心。”

我十分委屈地说:“不是我不愿意关心啊,而是很久没联系过了,已经不知怎么关心、不知应该从何关系起了;更准确地讲,我即使内心里很关心他,也不敢明明白白地将这种关心表达出来。”

对于我所说的“不敢关心”,这位兄弟的悟性很好,我相信他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或者说,他自己肯定也常常对某些人不敢关心吧?

我补充道:“我现在不敢关心××,就如同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不敢正面关心你跟××之间的动态一样。”

××是该兄弟的前女友,当他还在读研的时候,××回到老家附近的一座城市工作,后来的情况我就不怎么清楚了,总之联系比较少了吧。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几乎从未听该兄弟提起过××,便觉得不正常,甚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我也只是瞎猜猜,从未敢正面问他××现在怎么样,其他要好的同学向我打听他们的关系时,我也是回答“没敢问”。

直到后来该兄弟主动告诉了我这件事,我原先的判断方才得到印证。

我向来很少关心或打听朋友的感情问题,因为我武断地觉得,绝大多数人对别人感情问题的所谓“关心”,并非是想分享其喜悦,分担其悲伤,而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一点八卦时的谈资,仅此而已。

此外,我作为一个loser,如果过多地关注别人的感情生活,嫉妒之情将难以避免,这简直等于徒增烦恼。我仅仅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才会关心别人的感情问题:第一,他(她)是我的情感“利益攸关者”,即我爱恋的对象或者情敌;第二,我确定他(她)正处在蜜月期,我如果破天荒地八上一卦,能增强他(她)的幸福感;第三,这个朋友因遭遇情感方面的挫折向我倾诉时,我想办法带他(她)走出心理阴影,尽管我并不擅长此道。

某些情况下,我很久没有了解到某个朋友在某个方面的动态,我很想知道他(她)最近是否还好,但我只会通过别人来侧面打听,而不敢向他(她)本人正面询问,充其量只敢用那种客套式的话问“最近怎么样”,因为这样的问题对方很容易搪塞过去,但我并不敢直截了当地问那些很具体、很细节的、我最想了解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直觉已经告诉我,他(她)目前很不顺、心情很糟糕。现在我直接了当地去关心他(她),倘若我的直觉是错的,他(她)现在一切都好,那倒还好;最怕的是,倘若真相跟我的直觉一样,那么,此时我的关心既有可能给他(她)带来安慰,帮助他(她)减轻痛苦,也有可能重新唤醒他(她)对那份原本已经淡忘的痛苦的回忆,让他(她)再痛苦一次。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当我们向一个亲人或朋友复述自己的一个不幸遭遇时,流的泪比当初经历这件事的时候还要多。”

个人认为,这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复述时的流泪,撒娇的成分比较多,基本上是“求求你安慰我一下”,为了得到同情和安慰、为了更好地体验来自对方的那份友谊或疼爱,我们会夸大当初的不幸。这个时候,泪水的多少并不能反映痛苦的程度。

第二,尽管复述不幸时的流泪是在演戏,但因为入戏太深,分不清戏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自己,结果越演越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个“不识时务”的朋友主动来安慰你,那他的关心一定会加剧你的痛苦——他没有来的时候,你的那份痛苦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趋淡化,他现在主动来送安慰,你便得回顾往事;而且,通常往事越是不堪回首,你便越忍不住去回顾,并且也越会回顾得尽可能详细。

明知一个朋友正处于失意中,你却还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去关心他(她),这基本上是向人家的伤口撒糖。伤口撒糖,感受不会比伤口撒盐效果好;不信的话,可以试一试。我当然承认你对别人的关心是出于好意,可是,一种伤害了别人的好意,又能算是怎样的好意呢?!

我知道几个小朋友正处在焦灼的求职期,但我也只是偶尔才“不冷不热”地问一下进展状况,而不是隔三差五地表示我对他们的关心——关心得太殷切了,就会让他们有太多的心理压力,还不如不关心的好。

本文开头提到的××,在工作一年半之后很不顺心,回到学校考研,但我从一开始就断定他肯定考不上(只是这么想的,却没有敢说出来),所以,后来成绩揭晓的时间虽然早过了,我一直没有敢正面询问他的分数“以示关心”(我选择了从侧面向其他朋友打听,得知果然考砸了)。这种情况,又不适合去“主动送安慰”,于是我只好佯装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来。不过,后来在组织一个聚会迎接某位从国外回来的同学时,又是我最先(可能也是唯一)邀请××参加的。近两年,我没有怎么过问××的近况,也是因为估计他正处于“失意期”。

可是,不敢关心并不意味着不关心。

我的一个同学高考落榜后外出打工了,混得很不好,慢慢堕落成了犯罪分子,因为犯了事被判刑入狱,几年后才出狱回家。他回家后,我们的一位共同好友把他的手机号告诉我,让我打个电话表示一下关心,多安慰他;也有其他几位朋友拿到了这个手机号。

其中一位朋友电话问我这个慰问电话该怎么打,我说:“我们就不用打这个电话,没法打啊;即便要打,也不应该在他刚出狱回家的这个敏感时刻打。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你想想,我们在电话上怎么问XX?开场白应该是怎样的?难道问:‘XX,你回来了?’他本来就是他家里的人,你说“你回来了”不就是在提醒他,他过去的几年不在家里而在监狱里吗?如果这个安慰电话非要打,最好是拿点儿不痛不痒的话题乱扯一通,让他觉得你还是把他当个正常人看待的,而不是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关心。

后来我专程去他家里看望他,但谈话很随意,并未刻意地表示关心。

关心,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如果只有这种热情和爱意而没有采取合适的方式,那你的关心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也许,在找到合适的关心方式之前,与那种伤口撒糖式的关心相比,这种“假装冷漠”才是真正的关心吧。或者,问题其实没有这么严重,而是我太过于敏感、太“多疑”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