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钢琴之森》观后感

《钢琴之森》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钢琴之森》观后感

《钢琴之森》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琴之森》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钢琴之森》观后感1

钢琴之森是由女作家、漫画家一色真人创作的一部励志青年漫画,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一之濑海、雨宫修平等,故事充满了温情与感动。动漫更是推进了钢琴与几个少年的故事,开篇了关于艺术存在目的的探讨……

在日本动漫里,我们经常会发现作家总是乐意把一些竞技比赛项目作为主题来表现,如足球小将、热血篮球、网球王子、赛车兄弟和此片等等。

这些漫画家对角色的塑造几乎都有“勤奋—成功”、“天才—自就”这样的模子,就像好莱坞的英雄救世主模式一样。然而在《钢琴之森》里,我却很难把导演欲表达的主题归纳为“天才与勤奋”,有的只是对钢琴纯粹或是不纯粹的热爱。

本片的钢琴比赛,我感觉既属于艺术领域,也属于体育范畴。片中那首贯穿前后两位主角都弹奏的的参赛作品——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也是喻藏导演的思想吧。此作品是1778年莫扎特身在巴黎所创作。对于莫扎特来说,1778年的日子是难熬的。在巴黎,莫扎特必须面对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同时自己经济困窘,这些所带来的苦恼、痛心、悲伤以及挣扎之感,在作品中充分展现。而此种悲剧性的、挣扎的、感伤而热情的底色,或是钢琴之森导演要两位主角执着于k310的原因。迷失于竞技,挣扎于热爱,最后坦然于心……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此处的“高”不是指让生活高攀不起艺术,而是指艺术让生活更高雅高品质。生活是什么,艺术就应该是它的一面镜子。这似乎才是编导们想要表达的东西。《钢琴之森》中也大胆的对钢琴演奏提出挑战与质疑,只有西服格礼才能弹钢琴么?只有坐着才叫演奏么?只有依某作曲大家的五线谱才可以得高分么?其实,一切的规则只是让艺术更加顺畅罢了,而不是限制艺术。莫扎特他自己并没有说过只有富人子弟才能演奏我的曲子吧,贝多芬也没有遗书留言不允许没穿西装的人不能上台演奏吧。

可惜,动漫最后主角海由于不按规则又穿着简陋的衣着演奏没能进入复赛,而借老师之口导演却说出了极具反思性的台词:“比赛不应该拘泥于国家、标准、尺度” “对于他的钢琴来说,日本太狭隘了”。

自由环境之下,不要为人而艺术,而要坚持为艺术而艺术!

《钢琴之森》观后感2

《钢琴之森》顾名思义是关于钢琴的故事。它是一部电影。里面讲了两位少年的故事。一个叫海的少年出身于贫穷的家庭,没人教他。钢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以弹琴为乐。在森林中有一架钢琴,是特别为钢琴家阿森林定做的。可后来出了车祸,他的手臂受伤了,不能再弹了。于是他退出了钢琴界。这架钢琴就被遗弃在森林里。海偶然发现了这架钢琴,就经常去那里弹。有一次,海在弹曲子时,碰到了困难,于是求救于阿森林。阿森林发现了海的过人之处,发现了他在钢琴方面的天赋,很喜欢他,便决定教海。另一位叫修平的少年自四岁时练习钢琴,他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有优秀的老师教他,但他弹钢琴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过他弹得也非常出色。两位少年成了好朋友。修平对海很好奇,因为海的`琴声很震撼人心。

在一次日本钢琴大赛上,海弹出了自己的风格,得到了众人的掌声和肯定。可是评委们却认为曲子不能那么改编,修平按部就班的弹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于是海落选了。

我看了之后,觉得修平对钢琴是爱,而海对钢琴则是以它为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修平按部就班,而海不受约束,弹出的旋律热情而丰富,很有感染力。我想音乐是自由的,众享的,纯净的,音乐是使人动魂的,能感染人心的。我希望海能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钢琴声,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名扬四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