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9K 次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中举了3个例子,有不懈努力的李时珍、孜孜不倦的爱迪生和坚持不懈的齐白石,这些人能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的。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如:张海迪、桑兰、诺贝尔、谈迁、贝多芬等等人物,都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成功的。

这些人物的事迹也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要在人民公园学溜冰时,我才学几天,总是不停的跌倒,腿上青一块紫一块,还是没有学会,有些失望的坐在石头上唉气叹气。这时我脑海里想了妈妈常常让我坚持的一句话: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我心想:是啊,爱迪生曾经失败600多次也没有放弃,我才学了几天。渐渐的我越学越觉得有趣,慢慢的我能溜出这个公园、整个小区,通过坚持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我们一定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启示一定要铭记于心,永不忘记。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2

今天,我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下来,正是因为小水滴有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滴穿了石块……

我从李时珍的身上感受到他具备着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李时珍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和编写《本草纲目》都是通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做到的,我还感受到他通往成功的背后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勤奋,是这两个字让他获得成功的果实,取得辉煌的成就。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去上书法兴趣班,书法老师让我们写一个“清”字,听了老师的话我在心里暗暗得意:哈哈,这么简单的字对于我来说,那真是小菜一碟呀!于是,我便提起笔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写了一个“清”字。谁知,当我拿给老师看时,老师看了我的字后,脸上立刻晴转多云,驼铃大的双眼瞪着我说:“章璇,你一向写字很好的,怎么今天……”接受完老师的暴风雨后,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来到座位旁重写。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这个字。想罢,我便埋头写了起来……过了好久,豆大的汗水在我的背上流淌着,手臂也早已酸的发麻了,但我仍不放弃……终于,我把这本本子给写完了,便去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露出了一丝笑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3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带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不禁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小洞是由石头上方的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同一个地方,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奇观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水滴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样都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奇观。不是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草药,数十年如一日的吃苦耐劳,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一部中药巨著——《本草纲目》问世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生活艰辛,但他立志创造发明,是持之以恒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做到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不正是他们滴水穿石精神的体现吗?由此说明了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滴水能穿石,它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积少能成多堆沙能成塔。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一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实践,那就受益不浅了。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4

今天我读完了第二十二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觉得深有感悟。 课文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石头上面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被水滴锲而不舍地滴出来的。读完这一段文字,我……

今天我读完了第二十二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觉得深有感悟。

课文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石头上面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被水滴锲而不舍地滴出来的。读完这一段文字,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漫画。温画的内容是说,从前有一个人,他家离水源很远,要翻过两座大山才到,用水十分方便。有一天,他决定要在自己家门前挖一口井。他先在第一个地方挖,挖了十米了还没挖到水,他到第二个地方挖。第二口井只挖了五米,没挖到水,他又到第三个地方挖。第三口井比第二次挖的井还浅,只挖了三米,他就到第四个地方挖了。第四口井他整整挖了十五米,可还没挖到水,他便去第五个地方挖了。其实他第四口井只要再往下挖五米就挖到水了。而第五口井他只挖了两铲便扛着铁铲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对妻子说:“呸,太不走运了,我连挖了五口井,都没挖到水,我们家底下根本就一滴水没有。”

从这篇漫画中,我们看到了这个男人就是因为不坚持才挖不到水的,如果他坚持往下挖,现在肯定挖到水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5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洗涤心灵的文章,吸引我的并不是并不是这篇作品的价值有多高,而是文中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的人物。

就拿文中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吧,他从小立志学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草药,最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的各种药草及治疗的方子填补了我国医学界的多项空白。如果当初他不是靠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怎么可能给人类历史药学研究填上如此辉煌的一笔呢?

可是再想想我自己,唉……

去年爸爸买了一辆单车给我,买回来时我欣喜若狂,马上叫爸爸陪我下楼学骑车,可是我总是在控制方向时有些不如意。我摔了好多次,手脚都流血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想,学个单车都那样痛苦,还不如不学了。可是在爸爸的激励下我又回到单车旁,开始练骑,可是傍晚吃饭的时间一到,我便把单车放到仓库,从那时起我就没碰过单车。单车的影子就在夕阳下从此消逝了……

今时今刻当读完这篇课文,我便陷入了沉思: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像文中三个人物:齐白石、爱迪生、李时珍,用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战胜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困难呢?如果那样,我还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我想到了尘封在仓库的那辆单车,想也没想就往楼下奔去……

相信不久以后,在单车的人流中一定能看到我的身影,你们相信吗?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6

一年滴不穿石头,就两年;两年滴不穿就三年......对于我们来说,持之以恒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从古至今,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拥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一定知道大诗人李白吧。他有“诗仙”的美称。

小时候,李白的学习非常好,但很骄傲。有一天,他来到一条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奶奶在一块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子,便走了过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磨这根铁棒子做什么事呀?”老奶奶笑眯眯地说:“我孙子的棉鞋坏了,我要把这个磨成针给他缝鞋子。”李白大吃一惊,大声说道:“你永远也不会把这个磨成针的。”老奶奶不理睬李白,继续磨她的铁棒子。

从那以后,李白天天来看老奶奶磨铁棒。一个星期后,老奶奶居然真的把铁棒磨成针了。聪明的李白被深深震撼了,从此以后,他不再骄傲,刻苦读书。就这样,李白成了伟大的诗人。

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国外留学时面对外国学生的嘲笑,没有争辩,他用忘我学习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努力了三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举办了画展,轰动了当时的画界。他用事实回击了外国学生的嘲笑,为自己,为中国人争得了脸面。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就会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获得成功。亲爱的同学们,绳锯木断,滴水穿石,让持之以恒的品质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吧!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7

在前几个星期的一节语文课中,大家一起去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这篇文章先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奇观为开头,用来表明题意。然后分别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三个人物,说了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事例。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如:谈迁用自己的.一生来撰写“国榷”;王羲之每天坚持练字,把一池清水染成了一池墨水,最终成了著名书法家;诺贝尔通过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炸药……所以说,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勤劳的汗水。

生活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事例。比如说,上次弟弟学拍皮球。我和妈妈几乎花尽了所有的心思:教的教,做样子的做样子。可弟弟那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根本没放心上。所以他一点进展都没有,还是拍的“死”球。我们仍然辛苦的教着他。可他呢?压根儿就木不懂我们的用心良苦,反而一会儿就没心思了,不学了,走了。这还真叫做“半途而废”啊!

其实成功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的关键就是你肯不肯付出勤劳的汗水,可不可以坚持到底。难怪有句话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8

语文书上有一篇叫《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文章,我读了后,觉得很受启发。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滴水穿石这件事中发表了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观点,又举出了李明珍立志编写《本草纲目》,爱迪生经过不懈努力成为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大发明家以及齐白石通过自勉,成为有炉火纯青技艺的大画家,接下来,作者又告诉我们,这些名人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顽石”,并揭发了这个启示。

看完全文,我不由地想起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次400米小测试,大家都很跃跃欲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预备,开跑!”我们大家如同离弦之箭,大家你追我赶,激烈至极,我本来想参照先慢后快的方案,但一跑起来,发现如果慢下来,后来我这个小矮个肯定追不上,于是,我一下子冲到了前方,一圈跑完了,我体力下降,薄到了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呼呼!”我脚步彻底乱了,腿上像灌千斤负铅,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不,不能放弃,不知怎么,我心中冒出一个勇敢的声音,对!对!要坚持,要坚持,我深呼一口气,咬紧牙关往上冲,冲上前去,得到第三名,是我的400最好成绩。

坚持不懈,方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9

这篇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做事情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由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诺贝尔,他从小就立志要发明炸药,首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的炸药,但因为这种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他的父亲被炸成残废,弟弟被炸死,但他毫不气馁。又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他终于发明了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和世界上第一个引爆装置。但他毫不满足,想要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的加紧实验。有一次他拿自己的生命安全来做实验,最终他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他能取得成功吗?不能。

其实像诺贝尔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人不止他一个,还有李时珍、齐白石、谈迁、爱迪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0

今天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讲的内容是太极洞里有一块石头,水滴经过长年累月,终于把石头上滴出了一个小洞。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比如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现代书画家齐白石等等。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石头中的小洞,竟是被那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水滴靠着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用自己渺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顽石。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要想成功就得有这种精神。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做成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专一的目标,即使水流不断,又怎么能“石穿”呢?如果不是矢志不渝地朝着一个目标奋进,而是东撞一次,西撞一次,能行吗?

有人看到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的明珠,就幻想当数学家,于是开始钻研数学;可是看了一本好小说以后,就转而想做作家大梦;可作家的梦刚刚开始,又迷上了音乐。又是弄专业书,又是拜师,仿佛自己不久便可以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就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成功的道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块块困难顽石,获得成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1

今天,在江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故事主要讲: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里面的一块石头上面总是有水滴连续不断地从洞顶缝里往下滴。水滴不论白天黑夜,持之以恒地往下滴,终于有一天石头被滴穿了。

我读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那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然可以把坚固无比的石头穿个大洞,真是奇迹啊!我想,要是我们能像水滴那样,那世间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呢?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的语文成绩差, 都是作文拉了后腿,我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我每天晚上一定要读一篇文章。可是第二天晚上,我却不守信,跟朋友下棋了。今天读了《水滴石穿》后,真恨不得骂自己:“没用!没用!真没用!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到,以后怎么干大事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2

我们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后,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干成大事,他必须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否则,他再有才能也无法干成事.

作者写出这篇课文肯定是有道理的,这篇课文举了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编 写《本草纲目》的作者地时珍,世界发明大王,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著名书画家,做画不拘泥于陈规的齐白石,全部都具有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滴穿人生路上的一块块顽石,最后取得成功."

东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小时候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只要一放学就躲到山洞里偷《诗经》.经过了整整三年,屈原熟读了《诗经》305篇,在《诗经》里,他吸取了很多对他终身有益的知识,最终使他成为一代著名的诗人.

法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非常刻苦的学习,经常忘了吃饭和睡觉,读书一读就读到天亮.长大后根据理论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我国宋代大文豪司马光,以前非常贪睡,他便自己做了一个警枕,每天不亮就开始读书,长大了以后,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我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3

这里我很吃惊:滴水?滴水竟能穿透一块顽石?真是不可思议呀!继续往下看,原来在顽石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水滴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它锲而不舍,最终将石块滴穿。

读阒读着,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让我无颜以对。一次,班里要选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故事演讲大赛,老师在我和李秋平之间难以取舍,就给了我们各一个故事,叮嘱我们要好好练习,两星期后谁讲得好就选谁。开始,我觉得这个任务挺好玩,练得也挺认真,可两天下来,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而季秋平呢,却是只要一有空就练习。选拔赛开始了,我讲得结结巴巴,李秋平却讲绘声绘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结果不言而喻,我落选了。我正像文中那有力的水滴,能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却不能持之以恒。

我又想到了经过二十几年才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不教一日闲过”的齐白石……古信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长大后,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但攀登知识高峰的道路是温长而曲折的,我想:只要我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时刻鞭策自己,经过漫漫跋涉,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4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文中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文中还从古今中外的三个名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所取得的成功事业的具体例子论证了滴水穿石的真理。

文中,李时珍从小立志行医,他翻山越岭,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因此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这三个名人的成功事例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的。水滴是多么渺小,水滴的力量本来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自始至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相反之,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强大得多,但是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容易,它没有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且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就达不到水滴那样穿石的效果。

从三位古今中外的名人所取得的成功,滴水穿石的重要性也就足可见一斑了。我也深深地明白了,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专一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400字15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令我深有感触。

课文讲的是:作者观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并联想到了现实。他想,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还有什么事我们做不成呢?随后作者又举了四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他告诉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很多,比如徐悲鸿,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居里夫人等等。徐悲鸿是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那我就说说他吧。徐悲鸿自幼喜爱画画,尤其喜爱画马。他为了画好马,就不断地熟悉马的体型和各个部位。长大后,他拜著名画家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因为家里穷,弟弟妹妹还要上学,他竟天天以白开水和干面包为食,省下的钱除了供弟弟妹妹上学,其余的都被他买成了绘画用具,所以他的画画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说来,我也很惭愧:自己一有什么干不成的事,都会半途而废;一有什么“拦路虎”就绕开走;一有……

我们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还有什么事能难得倒我们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