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二桃三士》读后感

《二桃三士》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7K 次

《二桃三士》读后感

《二桃三士》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桃三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桃三士》读后感1

今天,我了解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二桃三士》。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晏子用计谋杀害了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这三个得罪了他的勇士的故事。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思想不断的在心中激荡,这是一个思想复杂的故事,从不同人物的立场可以得到不同的感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思维。

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晏子,晏子是出色的外交、政治家,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可是晏子太聪明了,聪明的每一丝动静都要在脑海中回放三遍,把十分微小的动静不知放大了多少倍,把许多无意识的举动想成了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举动,晏子就是把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的冷漠态度放大了许多,把三位勇士无意识的举动变成了侵犯自己尊严的行为。这件事间接的导致了齐国的衰败。

晏子应该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不要为小事而放弃重大的国家利益,也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迟钝一些,不要把每一件小事都挂在心头细细品尝,这就是大智若愚。晏子应该把心放宽一些,度量大一些。如果不把鸡毛蒜皮的事挂在心上,晏子的谋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点要学习蔺相如,他为人忠厚大气,不计较细节。

这段故事中的其他人也各有所取之处,比如齐景公对哲理的悟性;古冶子、田开疆和公孙接的忠义和勇敢。可他们也有缺点,齐景公只说不做,不会用人,三位勇士只是勇猛,还应该互相团结。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二桃三士》读后感2

提到晏婴,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忠心","能言善辩","节俭"等词语吧,但在《梁父吟》中,晏婴的形象却和传言中的天差地别。于是,我便带着疑惑翻开了晏子春秋。在晏子春秋里,有一段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前因后果:晏婴去拜访公孙接,古冶子和田开疆时,因为三兄弟没有起身迎接,于是,晏婴便认为三兄弟是没有长率之论的莽夫,后来晏婴利用花言巧语迷惑齐景公,让齐景公同意杀害三兄弟。

其实令我感触最大的还是三兄弟。

三兄弟为什么最后全部都自刎呢?其实原因只有三个——重仁,重义,但不知礼让。

设想一下,如果他们三人都是不知悔改,不懂仁义,粗暴无礼的人,那结局还会是这样吗?也许他们还会反把晏子杀了。

再想:如果三人是团结的,会礼让的,而非只会争夺,那结局还会是三人皆亡吗?在我看来,更多的可能是不会。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真实的例子。比如我们五年级下册那次拔河比赛。我们班的人本身就不如其他班的那么高,那么壮,但是比赛那天我们却赢得了比赛。

为什么?

因为我们班比其他班的同学更团结,比赛时。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尽了一份力:参加比赛的拼尽全力,旁边助威的齐声加油 。

你若是问我世界上什么力量很强大,那我一定会回答:团结。

所以说我们人不一定要做到舍生取义,大义灭亲,但我们一定要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

“万众一心,方能成大事 。”

《二桃三士》读后感3

古有“晏子使楚” “南橘北枳”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认为晏子是聪明机智的象征。但是今天我读了《二桃三士》这篇短文,我对晏子有了新的认识。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仅仅因为他去拜访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时,三位勇士未起身行礼,便怀恨在心,并向齐景公进谗言,杀害了三勇士。

我认为,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有名的一代贤相。可这时的他心胸狭隘,并不大度:只因个人恩怨,就杀死了三位忠于齐景公的勇士,让齐国在齐景公去世时便走向灭亡。

我们做人应该学习荀公达的"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代善,无施劳”;蔺相如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曹孟德的爱才惜才、明辨是非。

通过《二桃三士》,我也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事。记得那一天郭老师正上语课,却有许多同学在讲小话,玩笔,玩东西。郭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摔坏了一位同学的正在玩着的新笔,那位同学号啕大哭,直嚷嚷着要投诉郭老师,而且从此以后,他看到郭老师后就翻白眼。但郭老师心胸宽阔,还是一视同仁地教我们知识。郭老师心胸豁达,正如蔺相如、荀公达一样;而那位同学不但不尊重师长,还小肚鸡肠,根本不听老师的道歉,还怀恨在心,不就如晏子一样吗?

读完了《二桃三士》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心胸开阔,不能小肚鸡肠,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个道理,做到心胸豁达,以后才能成就大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