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 让宽恕还心灵一份自由和宁静

让宽恕还心灵一份自由和宁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9W 次

让宽恕还心灵一份自由和宁静

佛经中有句话说:“佛印的心宽遍法界,即心即佛。”这句话是教导人们要懂得宽恕,这样才能具有如佛一般自由宁静的心灵。

心灵的意念不会轻易地被理智打败,因为被伤害的痕迹不可能很快消失殆尽。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已很难真正地在内心里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从怨恨中解脱出来,可是又做不到,并且会为此负疚。久而久之,内心便被这种情绪搅扰得纷乱如麻,没有片刻自由与宁静。

其实,说到底,这还是内心的自我在作祟,我们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我们之所以不能宽恕别人,是因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别人根本就不值得原谅。

问题在于,我们不得不学会原谅别人,因为我们毕竟要在人际圈中生存,要经常与别人打交道,如果总是对别人的错误和伤害耿耿于怀,又如何与别人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在一个野外夏令营的帐篷里,一个满脸歉意的老师正在安慰一个大约6岁的小孩,这个被惊吓过度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原来,那天出去爬山,小孩特别多,这个老师一时疏忽,在爬山活动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山顶。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回山顶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特在偏远的山上,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急匆匆地赶来,看见了哭得可怜兮兮的小孩,妈妈蹲下来安慰他,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老师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吓到了你,她也十分难过。你应该原谅老师的过失,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老师的脸颊,安慰她一下。”听了妈妈的话,乖巧的孩子踮起脚尖,亲了亲紧张兮兮的老师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我不会怪你的。”接着,这位母亲又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你要知道。宽容别人的失误,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和宁静,你看,你现在的心情是不是好多了?”。孩子微笑着用力地点了点头。

所以,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优虑和悲伤中度过;而一旦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的心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孩子一样,当他心怀埋怨时,他只有不停地哭泣,而当他在妈妈的引导下走出怨恨,试着去原谅别人时,他找到了心灵的宁静,露出了快乐的微笑。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别人在无意间犯下的错误和伤害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加以宽恕呢?

真正付之于行动的宽恕,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和处世态度,使我们不再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我们也不再耿耿于怀那些刻意伤害我们的人,不再纠结他们是否值得我们原谅。相反,我们会洞悉自己的内心,通过自己的判断来了解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找到那些蒙蔽我们的心智、使我们不能对伤害释怀的原因。

宽恕他人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宽恕。因为选择宽恕,我们会变得善意而美好,我们会撕掉仇恨的外衣,跳出象牙塔,同时,快乐和幸福会在我们心里成长起来。打开心中的枷锁,丢掉满腹的牢骚,我们会重获自由,这是宽恕给予我们心灵最大的回报。

宽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伤害之后,能重新接纳爱。因为当我们停止爱的时候,我们是最先被孤立的,变得冷酷、乖僻、自我封闭,于是丢失了天然的快乐。

请求别人的宽恕,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谅解,而是要我们的心灵更加宁静,不再被怨恨和孤独落寞而充斥。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接纳和喜欢我们的敌人,我们只是不要再把他们作为一种伤口来使自己变得痛苦不堪。

要知道,怨恨不会让一个人成为赢家,怒气长久淤积在胸,只会灼伤自己;停留在别人的过错中不忍离去,只能蚕食自己的心灵。宽容能融化冷漠的心灵,能驱散生活的苦痛,能给予心灵自由宁静。宽容一个人能让自己不再被怨恨束缚,将所有的不愉快从心底里全部抽离,不再与曾经的爱恨情仇发生任何关系,消除了伤害的痕迹,心灵自然就能获得自由和安宁。

所以,当你的心灵不再纠结于别人的过错而是选择宽恕时,你便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因为你已经将怨恨的心结打开,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敌人,你都能够用甜美的微笑来示人。当你与别人相识后,如果因为对方的无心伤害,而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这实在是辜负了上天赐予你的美好缘分反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将你们的缘分继续延续下去,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人生的知己,这样岂不更加有意义?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多一份宽恕,你的人生之路就会更加宽广。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