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看热闹?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看热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7W 次

摘要:看热闹,大概既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天性,通常受着下意识的操控,本能,往往受着内心所支配。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看热闹?

中国人爱看热闹,在这个世界上不数第一,也是名列前茅的民族。

俄国作家契科夫写过一篇小说,有一个人看天上飞过的鸟,看得很出神,很投入。路过的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也停下来仰着脖子看。接着第四人、第五人相继加入这个行列,甚至路上的汽车也停了下来,执勤的警察也走了过来……人越聚越多,谁也不知道朝天上看什么,但就是看得一本正经,看得起劲。

中国人看热闹,和俄国人不同,侧重在一个“闹”字上,身和心的全部投入,那才叫真热闹。

就看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厂甸庙会的人山人海,把琉璃厂塞得一个水泄不通,买的年货如糖葫芦,风车,必须高高举过人头,方可得保不被挤碎碰坏,便可知道这种有事没事,连推带挤,身体力行,爱看热闹,痛苦并快乐着的强烈冲动了。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的一篇杂文,题目曰《推》,就是描写中国人如何在看热闹的你推我挤的过程中,得到“好白相来希”的快乐。

1922年逊帝溥仪大婚,这天大的喜事,使得整个北京城,处于亢奋过度的状态之中,这热闹程度可想而知。街头巷尾,胡同旮旯,无不谈论这桩婚姻;茶楼酒肆,戏院商铺,莫不期待这场喜事,竟烘托出这个冬月小阳春的十分明媚来。

婉容(左)、文绣(右)

也许,中国人太喜好热闹了,无论制造热闹的人,还是等着看热闹的人,都唯恐没有热闹。所以逊帝大婚,生怕事态不扩大,场面不热烈,群众不轰动,便想着法儿花样百出,推陈出新。

光紫禁城里热闹还远远不够,要热闹出紫禁城外,才能达到大热闹,真热闹的目的。于是,婉容、文绣从各自的娘家抬到东华门,进入紫禁城的这一路,要按照清宫婚礼的程式进行(其实这时候已经民国十一年,清王朝早已不存在)。民国管辖的北平特别市政府,也答应了,并拨警察局的军乐队,驻军的鼓号队助兴。

婉容、文绣、溥仪

据溥仪记载,光民国政府派出的军警,足有数千之众。

那四五里长的队伍,中西合璧,遗老遗少,磕头膜拜,好奇百姓,夹道迎送。由民国政府派出五六千人的军警沿途护卫,维持秩序,排场之宏大,声势之显赫,可让看热闹的北平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跑细了腿。

这热闹,固然令前朝耆旧,热泪盈眶,但同样,也令革命人士气愤填膺。在民国的天空下,这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这种僵尸复活的感觉,实在是匪夷所思。

而像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杂文《沉渣的泛起》所说,这次逊帝大婚,也把沉寂了十多年,郁闷了十多年,憋得五脊六兽的封建余孽,遗裔孤臣,没落贵族,八旗子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但看热闹,还要凑热闹。据当时的一些报纸报导:

满蒙王公,遗老旧臣与活佛等,都有进奉。民国要人,上至大总统,下至各地军阀,下野政客,也纷致贺礼。

黎元洪送如意、金瓶和银壶,其他如:曹锟送如意和衣料;吴佩孚送来衣料和银元7000元;冯玉祥送如意、金表和金银器皿;张作霖送成套的新式木器;王怀庆送九柄金如意;(复辟不成下野的)张勋也送来银元10000元;

(保皇派)康有为除送磨色玉屏、磨色金屏、拿破仑婚礼时用的硝石碟和银元1000元外,还有他亲笔写的一副对联。

以豪富著称的遗老们,如陈夔龙、李经迈等,送的都是钻石珠翠。上海的犹太人大资本家哈同、香港的英国籍大资本家何东,也都送了不少珍贵礼品。由于无处存放,溥仪叫人都储藏在建福宫里。(据《20世纪中国图志》)

皇帝娶媳妇不常有,小市民最热衷的热闹,还是去菜市口看秋决。这是北京人最情不自禁,最踊跃向往的热闹,甚至头天晚上,涌向宣武门,涌向骡马市,在菜市口丁字街那周遭,先去摆好板凳,站好位置。

因为凡是去看杀头者,与被杀头者肯定毫无瓜葛,了无干系。由于没有牵连,也就没有负担。由于没有负担,也就看得从容。因此,每逢秋决,成千上万的小市民,能三天三夜不眠不食,也要看到刽子手磨得雪亮的大刀片子,在秋天淡淡的阳光下,闪烁着一道白光,怎么将人犯头颅斫落的那一刻。

当菜市场刑人的场面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到了20世纪60年代,小市民又从挨批挨斗的群众运动中,得到大过其瘾的热闹。

眼看着那些不可一世的党政要员,遐迩知名的达官贵人,赫赫扬扬的头面人物,盛极一时的文化名人,一一挂着牌子,一一倒插双手,一一押解示众,一一来到批斗会场,真是让看热闹的小民眼球都不够用的。

那十年里,任何一次批判会、斗争会,从来都是保证客满,从来都是高潮迭起,这种看别人倒霉,而自己侥幸免灾,看别人完蛋,而自己居然未被波及的热闹,又一次让我深深领教小市民心底里的阴暗面。

固然,看热闹的人中,不乏同情者,恻隐者,敢怒而不敢言者,但幸灾乐祸者,称心快意者,借此出一口受压抑恶气的泄愤者,也是大有人在。

其实,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历来是慢半拍的。但对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占大多数的小市民而言,那无关宏旨的热闹,那表面文章的热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趋从性,不问后果的盲动性,实在是不敢恭维的。

看热闹,大概既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天性,通常受着下意识的操控,本能,往往受着内心所支配。因此,这种对于别人不幸的看热闹,所达到的小市民精神的最高境界,说到底,还是庸俗。

而庸俗,则是小市民灵魂的全部。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