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有关林黛玉悲剧的作文

有关林黛玉悲剧的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1谈谈林黛玉的悲剧人生

第一次看《红楼梦》,我就对林黛玉有了很深的印象,觉得她是一个才女,年纪轻轻就经历了那么多事,她的人生很让我同情;等第二次再看《红楼梦》时,我又为林黛玉叹息,感觉这她这不幸的一生,是她自己的性格决定的,是她的性格造就了她悲惨的人生。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书香门第,是个不折不扣的、令人羡慕的“清贵之家”。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从小便把这个独生女儿当做男子来抚养,视她如“掌上明珠”。

妈妈死后,她从一个平时比较娇惯、不受拘束的家庭来到了正是“花柳繁华”、“勾心斗角”的荣国府,美好的童年生活只留给她一个空洞而温暖的回忆。在贾家,那么多姐姐妹妹,被自己爹娘宠着,而自己只是形影相吊,于是倍感孤单,她自卑,她多疑,她多愁善感。虽然那些姐妹们有的对她也还不错,但她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使自己的性格总是显得那么孤傲而不领情,渐渐地,她这一“家”中变得与大家格格不入。

由于林黛玉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富有才华,而贾家公子、千金们喜欢舞弄诗文,使林黛玉的才华也渐渐显露出来,但林黛玉的谨慎和小心眼显然与这些公子哥的傲气不符。而贾宝玉——这位贾家的少爷,贾老太君的掌上明珠注意到了“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的与众不同,林黛玉也喜欢上了这位活泼的少爷。但性格多疑的黛玉还是一直封闭自己,不敢表露自己心迹,就算是在遇见贾母时,她还是十分谨慎,似乎与世隔绝,生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

林黛玉的悲剧人生还来源于她的抑郁,她总是喜欢一个人生闷气。她妒忌宝钗的温柔敦厚,妒忌探春的精明强干,妒忌史湘云的开朗豁达。渐渐地,在大家的心目中,人们喜欢把她与宝钗的对比,连一直喜欢黛玉的贾母也觉得她不如宝钗,最终贾家选宝钗做少奶奶。林黛玉最终不能容忍了一切,只能使自己葬身在自己的房里,死得那么悲惨,贾府那么大竟然没有人前来过问。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林黛玉的性格成了她致命的弱点。她反叛,但语言过于尖刻,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她有才,但是又不敢表现,别人夸她时却以为是讥笑她;她内向,即使心中有爱,依然反弹琵琶半掩面……假若林黛玉来到了现代社会,我想多数人还是难以选择黛玉,因为她的性格很难被世间所接受。在现实生活中,在当今信息发达、工作压力大的世界里,我们更不能优柔寡断,要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做事不能后悔,要珍惜自己走的每一步路,这样才不会将林黛玉的悲剧重演。

有关林黛玉悲剧的作文

2洁身自好的悲剧典型——林黛玉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接着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有病恐症整天和药锅作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他多愁善感,自吟自重“孤高自许,目无不尘”在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他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般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经常用尖刻的讽刺,诅咒这个大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卑下和庸俗,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渠沟”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执著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

林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的绝望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我们时代的青年人,看了《红楼梦》,一般是不大能理解林黛玉的性格。觉得她是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地耍小姐脾气,不得以心。著名红学评论家李希凡同志说:“我们对于林黛玉的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不能抽象地去看,而是要把他放在产生他的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里加以分析。那样我们就会看出,林黛玉的思想感性,她的生活,她的性格特点,都是违背封建贵族的大家闺秀的要求的。”在林黛玉身上。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不幸的命运,而且反应了她们勇敢的反抗和对自由理想热烈地追求。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流着他心上的血,眼中的泪,塑造了林黛玉这个不朽形象。于是这位为追求美好爱情丧生的少女便永生在中国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3走进林黛玉

翻开厚厚的《红楼梦》一位女子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轻轻地走进了这位女子身边,这位女子便是林黛玉。就这样走近她,细细欣赏她,品读她。

林黛玉娇美的容姿的是迷人的,吸引了宝玉,同时也吸引了我。“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总是默默的,默默地坐在窗子前,静静的凝视窗外翠翠的竹子,我想她的思想是飞跃的,她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位让我喜欢,让我心疼怜爱的才女。虽说黛玉身上透的是一种病态美,可这种美偏偏又那么的吸引人,那种气质,那种的不可言说的美让人陶醉。

身为一位古代女子,从一出生就遭到老天的不公,年幼就变为孤儿,又生活在黑暗龌龊的贾府,但她却是一位才女。她才学横溢,富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走近她,从一位美女到一位才女的演变和自己内心的佩服和由衷的赞叹。

走进林黛玉,不仅能感受贾府中有不同的女人,又能感受到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嘴。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她的嘴跟别人相比有文野之分,即使取笑世俗也显得典雅。总之她的嘴巴是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她又是那么的敏感,这个原因又源于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所以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走近她,你才会明白她的敏感是那么的“夸张“。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我想这源于她的身世处境和他极强的自尊心,所以在常人看来林姑娘的敏感就那么的自然了。

她不是那么的世故,她的城府也不是那么的深。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她教给香菱作诗的方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即使他人伤了她的自尊,那就是有点不忿。

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黛玉追求爱情,对宝玉有深挚的爱意。但这份爱在那样一个封建的贾府中只能是卑微,只能是一个凄美的沉湖结局。

总之走进林黛玉,她的美,她的命运,她的才华……都会牵动你的衷肠,你要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迷神。走进《红楼梦》,走进林黛玉,走进了一位圣洁的美丽的美女,一位才女,更是一位爱神!

4我眼中的林黛玉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5我心中的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一位妙龄少女,花开花落也能牵动她的一颦一笑,温柔美丽,却体弱多病,善解人意,郁闷而多愁善感。她就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

林黛玉把一切都看得太悲观。一日,贾宝玉在葬花之处闻见林黛玉的呜咽声,才得知她正为落花伤心,一朵小小的花儿也能让她如此泣汲,可见她禀性善良。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可谓她全身标志,似胜天上仙子,也曾有人评价她“绛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得林黛玉清秀之美,淡雅,不比浓妆袭一身。她体弱多病,却更衬那种外在的美,。林黛玉是女性中的典范,她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王熙凤与贾宝玉初见她,一个称她天下独有的标志人物,一个说是神仙妹妹,所见之人几乎都赞不绝口。

黛玉七岁死了母亲,父亲在他十一时去世,自己又染上了疾病,遂投靠了家势强大的外祖母。毕竟母亲已逝,她认为自己不过是寄人篱下,自尊心强的她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来是怕别人小瞧她,因而表现得彬彬有礼。二来是怕外祖母家的亲戚不喜欢她,将她扫地出门。林黛玉时时刻刻都要在人们面前维护自己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所作所为其实才真正体现了她的自卑与脆弱,以至在后来的打击面前不堪一击。

林黛玉多愁善感,可她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公认为大观园中最有才气的女子。黛玉的诗词全都借物,反映自己的生活悲凉凄惨。《葬花吟》中,为花儿死去伤心,感觉这花儿凋零如同自己的命运一样可悲、可怜、可叹,于是写下了凄美绝伦的《葬花吟》。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她胜在于成功塑造了许多丰富的人物形象。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及后宫的争纷,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的悲惨遭遇、爱情故事。小说中,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爱情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当时,贾母很细心地观察了两位少女,她认为林黛玉自幼受环境影响,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且性格悲观,不适合于自己的“心肝儿”贾宝玉在一起。

再看薛宝钗,大方活泼,知书达礼,性格外向,将它许配给贾宝玉是最合适的人选。林黛玉原本多愁善感,又因失去爱慕已久的宝玉而精神恍惚,让她再一次承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就在薛宝钗与贾宝玉成亲当天,她因积郁成疾、受不了刺激、伤心过度,含恨而死!这既是封建社会的恶瘤带来的悲剧,也是林黛玉自身的性格悲剧。她平时忍气吞声,又不懂得自我调整,把所有的痛苦积攒在心里,默默压抑。

林黛玉集善良、美丽、好强、聪慧于一身,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令人动容,但她还是在伤心中度过了短暂而遗憾的一生。以她为鉴,在生活中,我会做一个优秀、聪慧却开朗、活泼的人,为自己平淡的人生天上绚烂的色彩,乐观、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未来!

6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林妹妹,娇柔玉洁,孤标傲世,但是,究其一生,又不能不说是很悲剧的一生。这里面,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劣根性,铸造了其悲剧性格,完全毁掉了她。

黛玉吟诗作文的过人才华、显然来自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文化是把“双刃剑”,毁掉她的,还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给予她的性格缺陷。

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非常讲究个人对家族、宗族应尽的义务,却极度限制个性发展的自由。黛玉一个弱女子,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附于家庭、父母或强者身上,才能生存,然而,黛玉的父母双亡,家庭早破,必然造成了黛玉在贾府有寄人篱下、失去依附的感受,此后,一锅粥似的贾府,诸多矛盾,又加剧了她多心敏感、自卑善愁、孤僻孤傲的性格形成。看,稍不如意,便“不顾苍苔露冷,花茎风寒,独自一个人在墙角边、花荫下,呜咽起来。”尤其是和宝玉的爱情失败,对她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悲剧性格由此迅速形成。每到失意时,便时刻惦念“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终究积忧成疾,使自己的生命香消玉陨,这既是无情世道的他毁,也是悲剧性格的自毁。

不光黛玉,历史上,因性格不良而致祸、致命丧的也大有人在。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虽主要和旧势力、反对派的阻挠有关,但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听不进良言相劝的孤傲性格,也是导致祸患与失败快速到来的因素之一。又如三国人物张飞,虽有豪爽直率的一面,但也有性格专横残暴的一面,他鞭打范疆、张达,逼迫他们去做根本无法限时完成的任务,还用“杀汝二人示众”来恐吓他们,结果招来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家祸”的窝囊死法,显然也是自己的暴虐性格使然。

这样看,无论什么人,拥有一个良好、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十分重要,试想,你愿意整天面对一个疑心重重、语言尖刻、神经兮兮、不友好的“林妹妹”吗?谁又想和一个不听劝告、或者性格反复无常、暴虐成性的人呆在一起?尽管他是个“人物。”

《心理学》上说,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作为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林黛玉等,虽是虚构,但反映出的无疑是其性格缺陷、而导致悲剧命运的产生。现今社会,个性发展虽有了无比宽大的空间,但社会竞争却激烈加剧,导致一些人性格上发生异变,同样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能对别人、面前事物采取和善、宽容的态度,言行不遭人厌恶、愤恨真是无比重要,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戴尔·卡耐基就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归于性格,15%归于知识。”

由此看来,拥有一个招人喜欢,给人快乐,具有魅力的性格是意义无穷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是很有道理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