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读《生死场》有感

读《生死场》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4W 次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生死场》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生死场》有感
读《生死场》有感1

最近阅读了萧红的《生死场》,这位民国的才女曾经说,她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那么,在这个作品中,她用细腻的笔法写出了女人的悲哀与不幸;写出了他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进行着生的倔强与死的挣扎。

全书围绕着王婆一家,麻姑婆一家和金枝一家的命运展开。

王婆是全书的核心主线。她在哈尔滨的一座小城里倔强的生活着。她命运悲催,曾经跟过一个丈夫,不知道疼惜她,甚至于她还死了儿子。她助人为乐,帮助麻姑婆接生,帮瘫痪的月英清理卫生。她很有骨气,支持丈夫“闹革命”。她爱她的孩子,她以为她的儿子死了,就喝药自杀,到最后还是坚强的活过来了。她也怜惜她的女儿。她是这座小城里最坚强的存在。

麻姑婆是一个有点智障的婆娘,她也是文中的一个可爱的存在。丈夫丢了羊,她倔强的到柴堆里去找羊。“她为着要做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有人看中他。表明他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她意外的感觉自己的聪明不够,她意外的向自己失望。”丈夫骂她,她委屈的受着。“她像是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斗争,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耍小聪的'的偷别人家的瓜,让孩子抱回家去弄出了乌龙。她年龄大了,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生孩子。最后,也是命丧于日本人之手。她是懵懂的,是糊涂的,她迷惑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年轻的金枝对爱情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她期待着别人对她的疼惜与爱怜。她和情人到小河边约会,最后怀孕生女,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婚后的生活与她的期盼是大相径庭的。他们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还经常和丈夫吵架。以至于最后丈夫竟然摔死了可爱的女儿。最后,日本人来小城后,她乔装打扮到镇里去挣钱,没想到最终也是上当受骗,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挣了钱回家让母亲开心。

文中还写到了月英,这个曾经是小镇里最美的女子,却在婚后瘫痪了。丈夫刚开始想尽办法想要治好她,最终无果,两人形同陌路。她瘫痪在床,身子下都生蛆了也没人管。最后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五姑娘的姐妹,为了所谓的吉利,生孩子非得到草堆里去,“压柴,压柴,不能发财。”她光着身子,像一条与似的,爬在草堆里。最后,也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女人,在萧红的笔下是凄婉的,是值得怜惜的,是一个悲伤的生命体。我们纵观她作品中的人物。金枝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多么像我们美好的初恋啊,那是一段单纯而美好的时光,但是情人对她的仅仅是身体上的一种渴望,他们不知道为何要在一起,仅仅是一种本能,这就是作为女子最落寞的地方。我们不能判断男子的真正意图,只有结婚生子,柴米油盐才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婚后的生活与所期望的大相径庭,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如果不幸身染疾病,那最终的后果便如月英一般;如果对婚姻不满,那便会向王婆一般。我们最好向麻姑婆一样,傻傻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心只想着对自己的家人好,对自己的家好。

女人的悲哀不仅表现在结婚上,更多的表现在生孩子上。他们不知道为何生,甚至不知道怎样生。他们犹如动物一般,忙着生,忙着死。有的甚至为了生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五姑娘的姐姐生孩子在草堆上,生不出来还要接受丈夫的毒打,以至于失去了生命。麻姑婆,李家大嫂年龄大了,也要生。大家在小城里忙着生,忙着死,不知为何,不明所以。

这就是女性的悲哀。《生死场》如果说是写小城的人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萧红对女性命运的一个思考。在闭塞的小城里,人们的生活麻木而迷惑,不明白自己的所想所要。只是忙着生,忙着死而已。

读《生死场》有感2

走六小时寂寞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海涛闲话。自以为看过几本你的传记,我早该把你读懂。可你的长眠之处太远,都来不及为你折一束红山茶。

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你在呼兰河里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我却唯独心疼生死场中的黯黯寂寞,越轨的笔致,细致的观察,道出了那个时代愚夫愚妻的悲欢哀乐,人们在黑暗动乱中武装着太平,渐趋麻木朽化的灵魂早已腐蚀肉体,人竟可以和动物一样。

那段历史太过遥远。十年前村中的山,山下的小河,而今依旧似十年前,河水静静的在流,山坡随着季节在变换衣裳,大片村庄生死轮回着和十年前一样。眼眶,鼻腔,胸肺间充溢着疼痛,因为人的价值比不上一棵菜根,处处都是死亡的气息,没有人关心他人。二里半眼中的妻子麻面婆呆滞愚拙,美丽的月娘卧病,被丈夫无视,最后甚至不闻不问,年幼的平儿自私到不懂得把食物给饥饿的父亲……这些悲剧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于是金枝出家,月娘惨死,王婆被活埋……这是逆来顺受的时代,人们似乎从来不懂得反抗。

所有的人都病入膏肓,闲情到以别人的不幸作为自己饭后茶空的谈资笑点。浓厚的化不开的悲凉蔓延至心底。就算这样,在这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我们依旧能看到作者心底最期待的光明。正如《呼兰河传》的最后冯歪嘴子在受尽冷嘲热讽后,依然可以珍视生命,自强不息。我也看到《生死场》中赵三爷历经杀人入狱出狱后,能够改过悔悟,青山一群年轻人对祖国纯挚的热爱。

北方人民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早已力透纸背。写景和对人物的描写,早已胜过叙事,简单的母羊咀嚼草根的动作,三婆眼角任何一根细纹,都可以活灵活现。萧红以独有的女性的纤细的感观,写出了蓝色天空下血迹模糊的大地和那模糊血土上铁一样重的战斗意志的书。

纵观萧红的一生,亦是一幅苦情与悲难的画卷。于呼兰河出逃,邂逅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子。本是痴情人,却两度遭抛弃。张爱玲是冷情之人,她可以爱也放手,恨也放手。可萧红不同。当所有的真相破碎成尖锐的瓦楞,她愿意踩上去记住那痛彻心扉的回忆。《生死场》又何尝不是她内心真情的流露?

相比《呼兰河传》,我更喜欢《生死场》,毕竟孩童眼中的世界太过清晰,所有的一切早已开始。生死场中艰难的呼吸确实无法触及。身体的沉沦堕落,灵魂的腐烂摧毁,行尸走肉般,混着沉厚的乡土气息,湮没在无人畏惧的乱葬岗。

这段往事太过沉重。蜘蛛结网,墙壁落灰,永远尘封在那个年代的麦场中。是萧红为自己写的檄文,是对封建礼教戕害人性的讽刺。或许只是为了那一场义无反顾的逃离,或许是为了那一段生无可恋的旧情,还是内心底层的不甘?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一个女子的厚重,担起“洛神”声名。

而今日新月异的时代,那段往事无人提及。倘若我们在点一盏灯,温一杯香茗,点读萧红,是否能重回遥远的地方。或许到那时,我们会更珍爱身边的生活。这个世界会多一份善良,少一份虚伪。

或许总有人愿意再为你折一束红山茶,陪你卧听海涛闲话。愿真的有人问你有粥可温,愿有人为你雨中撑伞,愿每一个受尽苦难的生命都能够自强不息。愿这世界都是你想要的欢颜,愿你真的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