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家乡的臊子面作文

家乡的臊子面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04K 次

家乡的臊子面

家乡的臊子面作文

我的家乡宝鸡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这里盛产小麦,最出名的自然是面食:擀面皮、皮带面、大锅盔、肉加馍、羊肉泡……我最喜欢的是臊子面。

传说臊子面有三千多年历史呢,它是文王时期的“国宴”,在今天更是驰名中外,它的特点可浓缩为九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薄、筋、光”指面条,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 筋——面条薄而不烂; 光——面条光如游鱼;“煎、稀、汪”指配汤,煎——汤料温度很高;稀——每碗面汤多面少,面条只够吃一口,一般人要吃十多碗,小伙可以吃到三、四十碗; 汪——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片)、黑(木耳)、青(韭菜);“酸、辣、香”指调味之美。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泼辣子面,使其汤料辣里透鲜; 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做臊子面烹调臊子最为考究。关于臊子还有个传说故事,在西周时期,有一条恶龙兴风作孽,伤害百姓。一天,周武王正带兵巡查,碰巧遇见了这条恶龙大肆伤害百姓,武王命令士兵列队,举箭齐发,击毙恶龙。为了庆贺胜利,令军中伙夫抬来一口大锅,将切成小块的龙肉炒做,由于肉少兵多,只能给每人在碗里放少许臊子,结果使面条倍增美味。

下面我们来做臊子。猪肉切丁,锅中倒少许菜籽油,姜末炝锅,有香味了,开始炒肉,一定要用中小火炒到锅中的油变清时,加入五香粉、干辣椒段、盐。再炒一会,肉吸收了五香粉后,加入岐山香醋,醋要多!经过均匀的翻炒后,肉熟了,这时加入干辣椒面(要多),臊子就做好了。再做好热汤,下好面,热汤浇面,再舀两勺美味的臊子,就做成了!

先别说了,赶快尝一口吧!轻轻挑起一筷子面,对着轻吹口气,大口吞食,呼呼有声。从嘴到肚子都像着起了熊熊烈火,又辣又酸又香。吃完了,再喝上一大口酸辣的热汤,抹抹额头的细汗,真是享受啊。

哦!爱家乡的臊子面!

我爱家乡的臊子面

上二年级时,我用“那么……那么……”造了一个句子:陕西的臊子面,是那么的香,那么的好吃。这个造句,让爸爸喜上眉梢;让新疆的爷爷笑开了怀;让陕西的舅爷更自豪!

的确,家乡的臊子面真是一种美味小吃。那一年,我回陕西,刚好迎上我太老爷九十岁大寿,搞的全村人都来吃臊子面。等开吃时,我发现已准备了一大缸细面条了,我当时心想:这能吃完吗?

一会儿,一碗面端了上来。我一看,哇,雪白的面条沉在碗底,上面有一层红艳艳的辣子油,油下还有满满一层臊子菜和臊子肉!再加上碗里点缀的那少许绿色的蒜苗花,简直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呀!用筷子捞起一大口吃下去,哇,好美味呀,油多而不腻,香而不辣,加上蒜苗香味直入鼻孔,那面正好一口吃完,再喝上一大口汤,哇,它能让你浑身充满力量,清爽无比!我连吃了十多碗,直看到那一缸面全部吃光!

回到河北后,从此爱上岐山臊子面。渐渐地,我知道这臊子面的汤、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对汤的要求有六字:“煎(即汤要滚)、宽(汤要多)、旺(汤中的油要足)酸、辣、香”,而对“面”也有要求:“柔(柔到)、精(细腻)、光(面揉到光洁)”真想不到,这不大的一碗面,还有这么多理论在其中!

如今,我常能吃到妈妈做的臊子面了。每一次,我都能多吃两碗,每到这时,爸爸都赞许地说:“你已是一个陕西娃了!”

家乡的臊子面

春节偶得外婆电话,得知在新居生活不错我便忆起从前恬静的家乡和好吃的臊子面来。坐在桌子旁,照习俗体验臊子面,深吸一口气,我便沉醉在这浓香的世界

其实这浓香是有来头的。黑油油的木耳张开舒展的身子,黄灿灿的鸡蛋懒散地靠在碗边,可爱的黄花菜点缀在周围,。青绿的泡菜,火红的辣椒,深黑的陈醋和他们簇拥在一起,又加上肥大的臊子上阵助威,便构成臊子汤了。盛在那圆底粗身的白瓷大碗中,就十分诱人了!

这香喷喷的佳肴就如同我的家乡一样令人神往,神往的我奔向茫茫田野。有时,端起面碗聆听自然的之声。夏日里金黄的麦田你推我搡,摇动着长长的金发,挤着冲天笑。地里干活的人们互相吆喝,互相欢笑,叼着个烟斗子,错落地摆着姿势,舞动在太白上苍翠的绿下,尽显别致的风采。细品这曼妙溶于那碗油油的臊子面中,渐渐地我便在追寻天籁,与纯朴为邻,与清宁为伴。

这种清宁依然在弥散,扩展在我心中,也分散在那绿荫之下。在家乡,面从来不在室内品尝的。因为心中总有一种好奇,一种无法不接近自然的好奇。这便是它胜人之处,仿佛有一只无型的手,把内心深处的欢快都引出。于是靠在树下,盘腿而坐,把盘端正地放在腿上举起面碗,尽情地吃着那“野地浓面”,每一口便是心的悦动,每一口还是是感官盛宴,每一口也是享受其中。

然而我如今常吃山西和北京的臊子面,它们酸辣可口,却远不如家乡好吃。

举起筷子我轻挑面条,吃尽后便只有油油的臊子块浮游在深色汤中。它似乎在呐喊,诉说它们生不逢时,不能与家乡同在的痛苦,想到这我心生惆怅。

惆怅的不仅是我,千百年来一直有人与我为伴。便记得肖邦流亡国外,临行前装上祖国泥土,随身携带了十九年!此时,我眼前仿佛站着一个身世凄惨的人,一个举着银杯,伫立在在他乡的明月下心酸的伟人。

放下筷子,坐在桌前,我心中难以平静。

那一股股汤中凝聚出的力量,落叶归根般的怒号,让我双眼模糊了,飘忽在我身边的,似乎是令他们愤懑的一个令人不熟识的故乡。我站在窗前,仿佛见到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大楼,如同屏障一般直立在我的眼前,汽车鸣叫着,宛如扯着嗓子乱叫的老狗。吆喝着的不再是民风,却是那一角两角的砍价声。耳旁早已被无休止的喧闹所堵塞。城市中白雾弥漫,不再有白云飘飘,清风习习。

沉醉初醒,心神凄凉,便又想起家乡的的臊子面来。轻轻地望向窗外,满是灯火辉煌,不时还见火树银花,伴随震耳欲聋。凝视西方,本以为是星光璀璨,皓月当空,回首一望,却是暮色浓浓……

故乡的臊子面

来南方有十多年了,也习惯了吃大米,但不管怎样,喜欢吃面条的习惯却改不了,每天三饨饭,总有一饨吃面条,要不,整个一天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北方老家主要以面食为主,尤以馒头面条最普遍。而最受欢迎的当数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当然,这是比较讲究的臊子面,而在我的记忆中,家乡人做臊子面是根据生活条件就地取材,有什么就做成什么样的“臊子面”。比如底菜,有什么菜就做什么菜:豆角、豆腐、韭菜、甚至土豆和白菜也可以。而漂菜,有时就只有蒜苗,有时就只以葱花代替。至于臊子呢,大多也不是现做,都是过年时杀了猪,做一大瓦罐贮存起来,过节或者有客人来时才用来做臊子面。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经常用高粱面和玉米面做面条,吃一饨麦面做的面条就像过年,别说臊子面了。但来客人的时候,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做臊子面招待客人,这个时候,母亲应该是很为难的,因为做臊子面的材料总要让母亲颇费一番心思。而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却是件很高兴的事,因为可以沾客人的光,吃到臊子面。所以,当母亲让我们东家借油,西家借醋时,我们是很兴奋甚至激动地就去了,丝毫没觉得不好意思。其实,那时候的臊子面应该说不怎么名符其实的,因为用肉做的臊子总是很少的,有时候甚至没有,只有底菜和汤,但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

吃臊子面最多的时候应该是腊月和正月。腊月的时候,村子里嫁娶的人很多,全村的人都会去随礼,自然也要去吃饭了,主人家的酒席当然少不了臊子面。这时候,我想村子里的孩子和我是一样的心情——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去吃喜酒,吃臊子面。正月里,初一到初三每天都会有臊子面吃的,这三天过完了,因为要到各个亲戚家拜年,仍然会有臊子面吃。

如今,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吃臊子面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最关键的是,现在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气氛。几次回西安,特地找面馆吃臊子面,有些是挂着岐山臊子面的招牌,但怎么吃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香味,是现在的臊子面做得偷工减料呢,还是我的口味变了,我一直有点疑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