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 读后感 > 读《哈佛女孩刘亦婷》有感

读《哈佛女孩刘亦婷》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7W 次

前几日, 李元兰老师又向我们家长推荐了几本关于家庭教育类的书, 我毫不犹豫地先投入了系列书《哈佛女孩刘亦婷》 素质培养纪实这一本书当中。

读《哈佛女孩刘亦婷》有感

《哈佛女孩刘亦婷》 这本书也正是本书要向我们讲述的主人公刘亦婷的妈妈和继父共同编写而完成的, 是一本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极富科学理论的实践战略书籍。

如:0—6 岁, 如何全面开发心智中所提到的种种方法, 我在此不想赘述, 因我的孩子已过了此阶段, 但值得我欣慰的是, 本书提到的诸多科学开发孩子潜能的方法与当时我对我家宝贝的方法大多都不谋而合, 这一点让我倍感心安,做为父母, 在孩子婴幼儿这个黄金潜能开发时期我们并没耽误孩子太多。

也讲到孩子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塑造灵魂以及其训练技能, 如:在这个阶段, 大人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谈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情, 错过了这个阶段, 大人再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不太容易了; 再如在不能改变的环境下, 教会孩子趁机练习抗干扰能力, 对于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觉得这一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正如作者所说:不少家长仅仅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技能训练, 对于适应能力却很少过问。 实际上, 孩子的适应能力对他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为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 可以决定他智力才能发挥的高低限度, 随着年龄增大、 知识增多,适应能力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生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换个地方连吃住睡都感到不能适应, 也很难正常发挥才能。 还有些才华横溢的人陷入人事僵局后一辈子都无法自拔,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再如: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训练独立作业和对安全问题的教育以及如何学写日记等一系列写作上的训练并在点滴日常事中如何培养好素质, 如何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增强英语潜能也都有具体详细的训练方法及步骤, 对此我就不一一详谈了, 因孩子现正处初中阶段, 我就想把重点放在初中阶段。

进入初中阶段也正是进入了青春期,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 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 而做为父母的我们, 需要告诉孩子注意的是,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会使他们盲目地反抗父母, 即使是正确的意见也不想听。 希望孩子能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避免在初中阶段走弯路……

在中学阶段,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将会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困难。 搞不好, 发生争吵会像我们的家常便饭。 如平日里的生活点滴一有意见不同就会起争执,所以, 我们父母应从培养自立能力的大目标考虑, 学会适当“放权”, 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 诸如小事还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去积累经验, 这样也更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

再则, 我们应重点注意孩子习惯的培养, 要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都受益非浅!

在学校的学习中, 一定要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把学习问题解决在学校里,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日常和同学们相处之中, 非常有必要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小事冲动, 酿成大祸!”的悲惨事例, 在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但我们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着重强调:生命是这样宝贵, 又是这样脆弱,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们更要注重从心理和学习技能两方面培养孩子“自主前进”的能力, 这一点从小学就要注重培养了, 加上青春期更重视被外界认可的心理, 孩子比父母更渴望能以品学兼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

再有一方面, 也是关键中的关键,那就是让我们和孩子都倍感学习时间的不够, 另一方面, 现在孩子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 由于心态和行为都没有调整好, 孩子对学习的期望值也会跟着下降。一定要及时提醒孩子及时做出调整, 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要让孩子明白“法乎其上”的道理, 这对孩子极有帮助。

对于让重多孩子头疼的英语学习上, 刘亦婷特地写了一份《英语学习心得点滴》,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可在本书高中部分看到, 限于篇幅这里也不详细说明了。

让我们父母一直最为敏感的话题——早恋, 在中学生里是一种“流行病”。 也是我们大家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把早恋预防在萌芽前, 也很有必要早在小学阶段, 我们就要有意常在孩子面前评论影视上的早恋现象, 使她很早就能留下“早恋不好”的印象。 上中学之后, 我们便要正面给孩子说明早恋可能产生的种种恶果……事实证明,“提前预防”的对策十分有效。 如果孩子没有陷入早恋, 这将使其身心能得以健康成长, 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受到损害。 如果早恋已经发生, 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很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抗, 事情就远没有那么轻松了。

本书对父母与孩子沟通所出现的问题, 也给出了极为详细的解决办法, 我自认为是极为实用和好用, 在这方面有困扰的家长, 可以学之用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