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以楼为话题的作文

以楼为话题的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7W 次

篇一:移楼

以楼为话题的作文

移楼?听到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惊讶?你肯定会想,楼房怎么可能移动?的确有这件事,在我住的那条街――仲景路与建设路的交叉口,建筑工人叔叔们就在为仲景路的扩宽改造在移动楼房。

那天下午,我和爸爸走在上学的路途当中,我看到楼房“斜”了!我是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便爬上旁边的小土堆上面观看。我问爸爸:“移楼是不是把楼房下安装几个轮子,然后人们慢慢推动楼房,使楼房移动?”爸爸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把楼房下面安装几个轮子,还靠人力推?这难道有可能发生吗?”我不解地问:“那该怎样才能移动呢?”爸爸不厌其烦的对我说道:“移楼需要把楼房顶起来,顶楼的东西叫做‘千斤顶’。你看,楼房旁边的那个绿色的机器,叫做‘油压机’这是俗称;学名叫做‘油压工作站’。”

虽然爸爸把这些内容讲的很清楚,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麽有了油压机,楼房就被推动了。我怀着这样的心情上学去了。

转眼间,下午过去了,我自然也放学了。迫不及待的向正在移楼的地方跑去。经过我的一番观察,我才知道,移楼是靠机器燃烧油所产生的压力,推动楼房前进的。这一天风沙很大,狂风大作、沙粒飞滚,像沙尘暴似的,风沙吹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可是,建筑工人叔叔们仍然在工作着……

在这辛苦的移楼工作当中,建筑工人叔叔们不知刘下过多少汗水,不知曾有过多少疲乏和困倦。看着建筑工人叔叔们移楼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仲景路繁华似锦的景象……

篇二:知识之楼

我就是一个书迷,什么《哈利波特》,《格列佛游记》之类的名著早已度过,可现在仍然还说得出大体情节,并且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置身于家乡的一个书城中。那些乏味无聊的漫画,我视而不见,那些虚假有害于青少年的言情小说,我将它们视为危险的、能够寄身在生物的活细胞中的病毒,我坚决抵制“电子海洛因”的诱惑。我在名著柜台中找到了冰心写的《繁星春水》,坐在椅子上,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汪洋,我坐在一只小船上,划着船桨遨游于大海之中。看着看着,我这个“书虫”敞开知识的大门,让知识飞进我的大脑,贪婪地吮吸着知识授予给我的能量。时间从我打开的书中飞过,从我的眼睛边飞过。在我心中,我最害怕的就是时间,他虽然对待每一个人都公平,可在这时,他眨眼间就流逝了。就像我说的那样,整个下午走了,走得那样不开心。当我重新站起来时,脖子也酸了,眼睛也疼了,可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呢?

如果知识是海洋,那么我就是一名制船工人,拼命制造能够载着自己去海洋中遨游的小船,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如果知识是曲曲折折的山路,那么我就是一名鞋匠,修好每一双鞋,让每个人都能沿着知识之路,继续走下去。

如果知识是一棵大树,我就是那热得发晕的小鸟,看到绿树成荫的大树就像如鱼得水,欣喜万分。

知识就像春天,伴我领略春光无限之好;知识像夏天遮阳蔽日的大树,让我们感到凉爽;知识就像秋天丰收的果实,让每个人都尝到丰收的喜悦;知识像冬天温暖的一把火,温暖了人们。

篇三:楼道里的烛光

当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急匆匆地背着书包赶到我家楼下。望着那黑漆漆的楼道,我吸了口凉气。唉!又得过这该死的楼道了。我鼓起勇气,两手摸索着,一步步探进了楼内,小心翼翼地登上楼梯。拐到二楼时,一缕柔和的亮光浸入了我的视线,驱走了我心中的恐惧。我不由得好奇起来,只见在楼梯扶手的转折处摆着一个小药瓶,上面插着一截燃烧着的小蜡烛,虽然光很微弱,但在这黑暗的楼道里,它显得又是那样的明亮!再往上走,在楼梯扶手的转弯处也有一个跟刚才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小灯!咦?这是谁做的?我越发感到好奇了。

忽然,三楼左面的房门一开,走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梳着短发,带着发夹,一副可爱的模样,她的手里拿着一个我倍感亲切的小药瓶和小蜡烛,她去把那只快要燃尽的小蜡头换了下来,点燃了一支新的小蜡烛插上去。是她!于是我走上前去,和她搭话:太谢谢你啦,有了这烛光,我上楼就不害怕了。那太好啦!她看着我,微微地笑了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给大家做点好事她边换蜡烛边轻声地对我说。她的笑脸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红扑扑的。她又指了指药瓶对我说:这都是爷爷的,我也要为他祝福说着,她的笑脸上露出了一丝愁意。她又走下楼去换其它地方的蜡烛去了。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红闪闪,亮堂堂,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多么善良、多么可敬可爱的小妹妹呀!我衷心地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的爷爷健康长寿!

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篇四:老楼

当我用手触摸着即将拆迁的老楼那已班驳的外墙,走在狭窄而又厚实的楼梯上时,就回不由自主地联想,建筑他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他的第一批居住者又是些什么人呢?

也许曾有上百人在缺乏先进设备的条件下,一齐挖地基,搭脚手架,并且很细心地在砖上抹厚厚一层水泥;

也许曾有上百人做上面这些,知识凭着一股热情;

然后,那些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胸前挂满勋章或者为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奖状贴满墙的人们以当之无愧的自豪迁入,去做更大的贡献。

这些50年代的老楼就这样与这个城市共同经历了数十载的风雨。当年那些热情的人们砌的墙是那样的结实,以至于当他听说某地某楼倒塌伤人的时间时,可以不屑的发出鄙视之声。

可如今,他的外墙上打上了大大的,醒目的“拆”字。所有曾经以它为声的人们都已另寻处所,只剩下它,静静的回忆人们在他身上喷涂的,层层叠叠的口号。

是的,它还很结实,还能继续使用。但这个城市已经不需要它了。虽然它曾见证这城市的沧桑变化,虽然它可能是一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对于这城市最亲切的记忆,但它确实已经不能被这城市所容纳了。

豪华的写字楼,高档的住宅区,夜晚霓虹灯下的灯红酒绿,觥筹交措,这才是城市的新名片。

机车挥舞着重锤,狠命地砸向那斑驳的红墙,恍如古代的攻城机器。然而当年那些热情的建设着砌的墙是如此的结实,以至于竟没有一堵墙是被砸碎的。它们成片的倒下,坚持着最后的顽强。

手拂着“拆”字下面的红墙,感受着这城市曾有的沧桑。当这幢曾经的三层“干部楼”也倒下时,城市将得到一张新名片。这名片,来自纽约,来自上海,后来去了北京,再后来去了全国各地,终于也到了这里夕阳西下的黄昏,紫红的光辉斜斜的映在斑驳的墙上……

篇五:谁住几楼最合适

老牛、小马、小狗、小猴都觉得自己在家里太无聊,妈妈不是叫他们写暑假作业,就是叮嘱他们多点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真烦!都暑假了嘛,还不能自由。他们看见其它小动物在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高高兴兴地玩,羡慕极了!

于是,他们几个商量,盖一座完完全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说做就做,几天后,他们在约好的地方相见,都没有失约。他们准备好工具,分工合作。两个星期后,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换来了一座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是四层的,每层都有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柔软的沙发,明亮的洗衣机,知识广泛的电视机,和一张漂亮的小床。他们看着自己用辛苦和劳动换来的房子,个个兴奋无比。

可是,让他们为难的是,谁住几层最合适呢?他们都苦想了许久。忽然,不经大脑思考的小猴子口里蹦出一句话:“按照各人的爱好,想住几楼就住几楼,不就一切OK了吗!”小狗连声回答:“不行,不行,万一吵起来了怎么办?”大家听后,叹了口气。不一会儿,聪明的小马高兴地说:“有了,因为老牛个子较大,重了点儿,如果他住在高层,房子可能会塌下来,所以老牛应住在一楼,依次类推,我住二楼,小狗住三楼,小猴子因为爬上爬下,住四楼最合适,这样安排,怎么样?”“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小猴还得意洋洋地说:“看,我住最高层,可以看风景。”

就这样,他们一起开心地度过了一个暑假。暑假既将过去了,老师打电话来说,因“非典”的关系,学校放假多一个月。他们接到通知后,快乐地跳起了舞。

篇六:冷楼亦有暖爱

楼高如山,街深如谷,白昼里大街上耸立的高楼,夜幕中闪亮的灯光,少了些“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多了些厚重,严肃之感,但人们的心中依旧被爱充斥,那般温暖。

我在一个僻静的小乡村长大,低矮的平房似乎是我童年一道独特风景,尽管现在已被“二层小洋楼”取代,我记忆深处却仍保留,那瓦房,土墙所赠于我的欢乐。

有人说:当今的高楼大厦,一道道厚厚的防盗门像一堵心墙,拉长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那灰白的墙体,紧闭的门窗,通体的冷色调,又何尝不曾带给我们些许温暖?

还记得妞妞吗?那个被爱守护的精灵,那个平凡的一天,她好奇的向窗外扑去,生命垂危,落地一刹那,一双坚实有力的大手接住她弱小的身躯,这双手的主人——最美妈妈吴菊萍,带给我们的是如此之强烈的震撼,那是一种大爱,如阳光般温暖,耀眼……

我也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同样是坠落,是惊恐,那位平凡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尖叫,所有事物,连空气都仿佛凝结在那一瞬,她疯狂的奔去,驱走一切为伤害那颗幼小种子的尘埃,那是一种胜于风的速度,而后来,那位母亲再次反复尝试,却从未像那个清晨,她所爆发的潜力,那是一种小爱,如一杯茶般清香,回味无穷……

一座高楼,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支柱,楼里,有肩负一家生活重担的父母;

一座高楼,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家,楼里,充满了温馨;

一座高楼,可能是一个个理想,楼里,满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严肃,端庄的楼房,不是阻碍,打开心门的钥匙,其实就在自己的手中,走出那牢固的防盗门,沿着台阶轻轻的漫步,当你走出高楼,你会发现:楼外,春色正好。

用心去在那单调的灰白色上描绘出点点春色,笔尖停止转动,一阵暖风迎面扑来,我寻着风望去,窗外,阳光撒了一地,竟如此温暖,楼下,一群孩童欢笑,跳跃。

一只淡绿色的风筝盘旋在上空。

篇七:我眼中的“楼”文化

每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都是所在城市的文化灵魂,凝聚着各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和社会形态,是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楼最早是为军事目的,后来成为了风景园林建筑,之后又成为了一种文化。

自古以来,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中岳阳楼矗立于湖南省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纯木结构的文物古迹。岳阳楼肇自汉晋,其前身为三国时鲁肃的点将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自唐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贾至、元稹、李商隐、孟浩然等诗人墨客登楼吟诗,留下了不朽诗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忧乐”情怀,更使岳阳楼声名显蓍,名传四海。岳阳楼在2011年9月6日也被正式授牌为国家5A级景点。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长江南岸,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伟。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

滕王阁建筑群坐落在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占地4。16公顷,依城临江,滨临南浦,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滕王阁是一座大型仿宋式古建筑,主体建筑共9层,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净高57。7米;底层平面为十字交叉型,南北长80米,东西宽14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台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游廊南端为“压江亭”,北端为“挹翠亭”。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阁碧瓦重檐,斗拱层叠,画栋彩柱,雕门透窗,保有唐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势。

“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更是一种杰出的文化景观。

赞助商

赞助商